
为什么儿童时期会发生斜视?
斜视,一般人称为斜眼,即眼球位置不正。斜视者两眼视轴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仅一眼视轴注视目标,而另眼视轴偏向目标一侧。根据两眼球的位置关系,斜视有外斜(俗称“斜白眼”)、内斜(俗称“对眼”、“斗鸡眼”)、上斜、下斜等等。还可有恒定性斜视(即任何时候都斜)、双眼交替性斜视、间歇性斜视(有时斜,有时不斜)等等。
患斜视的多为儿童,即使成人的斜视患者也多在儿童时期患的病,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双眼视功能发育还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协调控制双眼运动的眼外肌,任何不稳定的因素如:眼部疾病、发烧、惊吓、外伤等,使本来就不稳定的视功能减弱或丧失,引起了斜视,而斜视又影响了双眼视功能的发育,加重了斜视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5 岁以前儿童的视力功能尚未完善,是斜视的高发病。
(2)先天发育异常,这种斜视多由先天性的眼外肌异常或支配眼外肌运动的神经麻痹所致,也有的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产钳造成头面部的损伤。或是母亲生产时用力过度致胎儿颅压升高产生大脑点状出血,而出血又刚好在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处引起眼外肌麻痹。此外还与遗传有关,对遗传方式报告不一,一般认为是多基因的显性或隐性遗传。一般出生6个月内发生斜视称为先天性斜视,它不具备双眼视物的基本条件,对视力功能危害最大。
(3)儿童眼球小,眼轴短,多为远视眼,儿童的角膜、晶体屈折力又大,睫状肌收缩能力强,儿童想看清物体需要更多的调节力,与此同时也用力产生了过量的辐辏,容易产生内斜视,医学称这种内斜为“调节性内斜视”。
(4)儿童时期眼球运动中枢控制能力不足,即若集合过强或外展不足(或两者同时存在)就产生了外斜。如同拨河比赛,哪边力量强,眼球就朝哪边跑。
本文系洪德健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洪德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