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指南
发表者:王晓瑛 人已读
1.高度近视想摘掉眼镜,手术方式有哪些?
近视度数超过-6.00D(即600度)即为高度近视,矫正高度近视的手术方式主要有角膜激光手术(目前以全飞秒smile为代表,主要治疗1000度以下近视)和屈光晶体手术(目前以ICL 为代表,主要治疗超过1000度以上近视或者角膜不适合手术的病人),对于年龄比较大的已经有白内障的近视眼患者可考虑做晶体置换手术,在治疗白内障同时也可以矫正近视眼。
2.什么是飞秒激光手术?
飞秒即10-15秒,可想而知是多么短的时间!飞秒激光是一种红外线激光,它作用于眼组织,以极低的能量瞬间在极小的空间形成极高的能量密度,通过光裂解爆破产生微小气泡使组织分离,从而实现角膜切削。相比传统的刀,不仅更加精准,而且微创,近视眼的飞秒激光手术通俗地讲就是用飞秒激光来代替刀的切割作用,达到微创、精准地治疗近视眼。
3.哪些人做飞秒激光效果比较好?能彻底摘掉眼镜吗?
任何手术都有它的适应证,飞秒激光手术也不例外,飞秒激光的适应证主要有:年满18周岁;近视度数相对稳定,近视度数不超过-10D,散光不超过-5D;角膜中央厚度不低于480um;角膜的切削量和近视度数是成正比的,近视越深,角膜切得越多,能不能通过飞秒激光手术彻底摘掉眼镜,还得看患者的角膜厚度和近视度数情况(超过1000度的患者也许做晶体ICL 手术更合适),建议去医院做全面的检查后综合评估,医生会根据您的眼部条件为您选择最佳方案。
4.哪些人不能做飞秒激光手术?
飞秒激光虽然很微创、切削精确,但也不是所有近视者都可以做。有以下情形者,就不适合做飞秒激光手术:患有眼睛其他疾病者,例如肿瘤;患有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角膜异常者,例如圆锥角膜、角膜营养不良,还有就是近视度数过高,角膜厚度偏薄等等不适合在角膜上手术或效果不佳(但选择晶体ICL手术也许不错)。所以说手术是个性化的,不是选最贵,而是选择最合适。
5.什么是ICL植入手术?
ICL植入手术,通俗地讲,就是相当于在眼睛里面植入一枚隐形眼镜。当然,它的材料不同于一般的隐形眼镜。它的英文全称是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是一种特殊材料制作、很软很薄的透明镜片,通过不到3mm的微小切口植入,放置于虹膜与自身晶状体之间的睫状沟内,手术时间短,视力几乎瞬时得到提高,简单地说相当于把框架眼镜或者隐形眼镜移到眼内去了。与角膜屈光手术必须用激光切削部分角膜组织的减法原则不同,ICL不改变眼睛本身的结构。不切削角膜,是可逆的手术方式,可随时取出和更换;并且拥有高清的视觉质量。微创、安全、可逆、高清是它的特点。
6.哪些人做ICL植入手术效果比较好?能彻底摘掉眼镜吗?
理论上讲只要符合手术要求,无论高度、低度近视均可进行ICL手术。尤其是对于高度、超高度近视、或者角膜形态不佳、角膜过薄的患者ICL更是具有其他手术不能比拟的优势!一般年龄在 18~55 周岁之间,全身状况良好。排除眼睛其他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经过严格的眼部检查,符合手术条件都可以考虑,绝大多数高度近视患者可通过ICL植入手术摘掉眼镜,获得前所未有有的清晰世界。如果患者近视度数超过-20D,ICL 还可以联合其他手术方式来矫正残留的度数,例如ICL+全飞秒smile手术,ICL+LASEK手术等等,彻底摆脱瓶底的束缚!
7.哪些人不能做ICL植入手术?
当然,每个患者都需要经过全面检查后才能确定自己是否合适。对于年龄<18岁者,眼睛的屈光状态还未达到稳定,近视度数还可能进一步增加,眼球结构还未发育完全,所以暂时不建议做(特殊情况的治疗除外)。对年龄>55 岁者,患者可能已经出现白内障,此时做ICL近视手术,术后效果持续时间会比较短,可以行白内障手术。除此之外,女性在孕期和哺乳期一般不建议行ICL手术的,需要强调的是未经心理或者精神科医生允许手术的心理异常者也是不建议做的,例如患者不能理解手术风险、过分焦虑或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8.晶体置换适合哪些人?效果如何?
晶体置换是一种类似白内障手术,它的原理在于将自身晶状体拿掉,换上人工晶状体。主要适用于年龄偏大者,已出现晶体混浊(即白内障)者的高度近视或远视者。由于人工晶体没有自身晶体的调节功能,(相当于照相机没有变焦功能一样),看远看近不能同时满足,虽然目前也有多焦点的人工晶体,但在视觉质量方面相对欠缺。
9.是不是高度近视治好了,发生视网膜脱落和其他眼底病的几率就小了呢?
所有的近视手术都只是矫正患者的近视度数,而不是改变近视眼的本质以及眼底的状况。因此,高度近视眼术后眼底是不变的,高度近视眼本身所存在的可能的一些眼底风险(如视网膜脱落和其他眼底病的可能)不变,和ICL手术也毫无关系,既不会降低眼底疾病的风险,当然也不会增加这种风险。
ps:下图是ICL植入手术和激光手术的对比
本文是王晓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6-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