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动脉瘤科普问答之二:脑动脉瘤如何诊断?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脑动脉瘤诊断的精准率越来越高。简单说,有两种检查手段,一是无创性检查,一是有创性检查。
无创性检查主要包括:
(1)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好啰嗦的名字,其实就是老百姓熟知的CT);
(2)核磁共振(MR);
(3)CT血管成像(CTA);
(4)MR血管成像(MRA)。
有创性检查这里单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脑CT和MR都是脑的断层扫描,主要观察脑实质、脑室、脑池、蛛网膜下腔有无异常信号。CTA和MRA则把脑动脉系统的解剖结构重建出来,对脑动脉瘤的诊断率可达90%以上。这些检查手段不需要医生的手术操作,所以属于无创性检查。而DSA则是一种手术检查,属于有创性检查。这种检查是在无菌的导管室或手术室完成的,患者平卧于造影台上,术者通过股动脉穿刺在透视监视下将造影导管送入主动脉弓,再分别选择双侧颈动脉和椎动脉,在X射线摄影下注射造影剂得到各动脉的影像。原始血管造影通过计算机处理,消除颅骨和软组织的影像干扰,单独突出显示脑动脉的影像,即所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虽然有一定的创伤和风险,但它目前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不仅能提供血管病变的详细解剖数据,也能提供血流量、循环速度等血流动力学信息。CTA或MRA对脑血管病的诊断率都是以DSA诊断作为参考标准的。近十年来带有三维血管成像工作站的DSA逐渐在国内各级医院普及,它能精确显示脑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生长方向、和载瘤动脉的解剖关系,以及是否合并脑动脉狭窄、斑块、痉挛等,大大提高了我们对脑动脉瘤的诊治水平。
本文系吕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吕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