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疼痛患者的福音---针刀治疗术
近年来,疼痛越来越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解决疼痛的方式有很多种,但都不是很理想,为更好的找到解决疼痛的治疗方法,风湿肾病科邱明生主任,经多方考察,最后在郑州中医学院学习“小针刀技术”,并在我市率先给予开展。并取得了很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就“针刀疗法”的一些项目给于介绍如下:
“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的。操作的特点是再治疗部位刺入深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等手法达到止疼祛病的目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切口小,不用缝合,损伤亦小,无不良反应,病人无明显痛苦和恐惧感,治疗时间短,疗程短。适应症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解决慢性软组织损伤所引起的各种疼痛症状。
慢性软组织损伤包括以下形式:
1. 暴力损伤:指外来的跌、打、碰、撞、挤、压、拉等对软组织造成的损伤。
2. 积累性损伤:指较轻微的持续性的反复牵拉、挤压对机体软组织的损伤,并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
3. 情绪性损伤:情绪过分激动可使血管膨胀、肌肉强烈收缩或痉挛,引起血管壁损伤,肌纤维断裂;情绪过分抑制可使体液循环减慢,易于在某些部位潴留、梗塞,造成损伤。
4. 隐蔽性损伤:这种损伤大部分部位患者所察觉。
5. 疲劳性损伤:指肢体的四肢、躯干、或内脏器官长期超负荷工作所造成的损伤。
6. 机体自重性损伤:指机体过于肥胖,使承重部位的软组织和心脏负荷过大,引起心肌劳损和承重部位软组织器官的损伤。
7. 手术性损伤:由外科手术造成的损伤,如术野局部软组织粘连。
8. 病损性损伤:由某种疾病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
以上各种形式的损伤对机体软组织破坏的病理变化几乎是相同的,即粘连、瘢痕、挛缩、堵塞等,这是机体对以上损伤进行修复的过程中产生的,这些改变有可导致新的疾病。
针刀治疗的适应症为:
1. 各种因慢性软组织损伤而引起四肢躯干各处的一些顽固性疼痛。包括颈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梨状肌损伤,慢性臀部肌损伤,股骨头坏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韧带损伤,髌韧带损伤,髌下脂肪垫炎,髌骨软化症。
2. 部分骨刺(或骨质增生),骨刺的根治需用需用针刀将紧张和痉挛的肌肉和韧带松解。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症,跟骨骨刺等。
3. 滑囊炎:应用针刀将滑囊从深面切开,术后用手指将滑液囊压扁,即可治愈。
4. 各种腱鞘炎:表现为腱鞘膨胀水肿,用针刀刺开腱鞘,可使炎症得以吸收,对狭窄性腱鞘炎,腕管综合症,跖管综合症,针刀治疗效果较好。
5. 肌肉和韧带积累性损伤:肌纤维和韧带轻微的损伤在修复过程中,在肌肉之间,韧带之间发生结疤粘连,引起微循环障碍,导致疼痛,针刀进行粘连分离,疗效显著。
6. 外伤性肌痉挛和肌紧张:在临床上表现极为复杂,应用针刀在不影响该区域的运动功能的前提下,切断一部分痉挛和紧张的肌纤维,即可治愈。
7. 手术损伤后遗症:在四肢关节附近实施切开手术容易造成腱鞘狭窄,筋膜、肌肉韧带、关节囊粘连、瘢痕和挛缩,导致功能障碍,针刀闭合性松解术可取的理想的疗效。
8. 病理性损伤后遗症:是指某些疾病所致的软组织变性粘连、瘢痕、挛缩,如骨髓炎愈合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的软组织变性引起的关节伸屈受限,针刀疗法对此有很好的疗效。
本文是邱明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