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损伤高危儿的早期干预-1岁前
早期教育系列——1岁前
早期干预和教育不仅适合于健康婴儿,更适合于有潜在脑损伤高危因素的婴儿。干预计划应因人而异,每次干预持续时间和强度也视小孩的能力和反应而定。通常根据小儿智能发育特点制定干预计划,包括视觉发育、听觉发育、语言发育、动作发育(粗动作、细动作)、认知水平、生活自理、社会交往等方面。干预的实施以家庭为基础,通过定期门诊随访了解干预实施情况并指导干预,定期评估,根据每次评估结果指导下一步干预计划的实施。1岁内应每月指导一次,1~2岁每3个月指导一次,以后可以每年指导一次,一直持续到6岁左右。
1岁前的早期干预方法如下:
一、新生儿期
1.视听刺激
用鲜艳的红球挂在婴儿床头,每天多次逗引婴儿注意或让婴儿看人脸;听悠扬而低沉的优美乐曲,每日三次,每次15~30分钟,尽量反复听同一乐曲,也可听母亲的声音及心跳的声音。
2.动作
新生儿有一定的运动能力,为了锻炼小儿的头颈肌肉,可以将小儿竖着抱,或俯卧位让小儿抬头,包裹松开,使小儿四肢活动,发现不动的肢体要及时就诊,家长可做按摩和功能训练。
3.交流
父母要学会和新生儿交往,细心观察新生儿的哭声,注意小儿的面部表情,应懂得并满足其需求。父母应找时机多与之交流,促进其认识世界的能力。
二、2~3个月
1.视听刺激:除了周围环境的一些刺激外,可对小儿实行专门的视觉训练。在小儿上方悬挂彩色气球或小儿感兴趣的花环,使小儿视线随玩具转;可用不同声音让小儿寻找,声音不应太响或连续太长,否则小儿会失去兴趣。
2. 动作
竖头 在小儿清醒状态时进行,一般在喂奶前的一小时,让小儿俯卧位,家长可用带响的玩具或红球在前方逗引,练习小儿抬头,每次训练10分钟,逐渐延长,每天数次;仰卧位时使小儿头在中线位,拉小儿前臂,使头前倾,练习头的控制能力。
翻身 3个月前小儿主要是仰卧位,为了使小儿全身肌肉运动,不要将小儿捆成一个蜡烛包,训练小儿由仰卧位翻到侧卧位,每次数分钟。
抓握 开始是让小儿碰触玩具,逐渐将玩具放小儿手中,训练手的抓、握、放。
3.语言
自出生开始家长要对小儿多说话,使他能感知言语,为小儿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当小儿自动发声以后,家长应予应答,训练小儿对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反应。
4.个人-社会
培养小儿的生活规律。了解小儿的特点,逐渐养成按时吃、喝、睡的习惯,掌握小儿大小便的规律,逐渐培养大小便的条件反射;家长要与小儿有情感的交往,要用亲切的语调多与小儿说话,建立目光对视,觉醒时要经常抱,多引逗孩子笑,培养母子感情。
本文是商淑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