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也是先天性心脏病较常见的类型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20%~30%,女性多于男性。由于小儿时期症状多较轻,不少患者到成人时才被发现。
【病理】
根据解剖病变的不同分为3型:①卵圆孔未闭型,一般不引起两心房间的分流,故临床意义不大;②第一孔(原发孔)未闭型,缺损位于房间隔的下部,呈半月型,往往较大,常伴有二尖瓣狭窄,此时称罗顿白(Lutembacher)综合征;③第二孔(继发孔)未闭型,缺损位于房间隔中部卵圆窝处,或靠近上、下腔静脉,直径为1~3 cm,此型多见,约占房间隔缺损的70%。
【病理生理】
出生时及新生儿早期,右心房压力可略高于左心房,血流自右向左,因而发生暂时性青紫。随着肺循环量的增加,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分流转为自左向右。分流量大小随缺损大小及两侧心室顺延性而不同。由于右心房不但接受由上、下腔静脉回流的血液,而且还同时接受由左心房流入的血液,导致右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因而右心房、右心室增大,肺循环血流量增多,而左心室、主动脉及整个体循环的血流量减少。如果缺损较大,产生大量左向右分流,则肺动脉压力可增高,少数病人晚期出现肺血管硬化而致严重肺动脉高压。当右心房压力高于左心房时,便出现右向左分流而引起持久的青紫。第一孔未闭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左心室亦有增大。
【临床表现】
1.症状根据缺损大小和分流量大小而不同。缺损小者可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胸骨左缘第2~3肋间有收缩期杂音。缺损大分流量大时,可出现:①体循环供血不足,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体格瘦小、乏力、多汗及活动后心悸气短等;②肺循环充血表现:易反复患呼吸道和肺部感染;③潜在青紫:当因剧哭、患肺炎或心力衰竭使右心房压力高于左心房时,可出现暂时性右向左分流而出现青紫。
2.体征可见心前区隆起,心脏搏动弥散,心浊音界扩大,大多数病例于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听到Ⅱ~Ⅲ级收缩期杂音,呈喷射性,系因右心室排血量增多,引起右心室流出道相对性狭窄所致,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和固定分裂(分裂不受呼吸影响)。左向右分流量较大时,可在胸骨左缘下方听到舒张期杂音,此乃三尖瓣相对狭窄所致。肺动脉扩张明显或有肺动脉高压者,可在肺动脉瓣区听到收缩早期喀喇音。
【辅助检查】
1.X射线检查心脏外形轻至中度扩大,以右心房及右心室为主,肺动脉段明显突出,肺门血管影增粗,可有肺门“舞蹈征”,肺野充血,主动脉影缩小。第一孔未闭而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则左心室亦增大。
2.心电图典型心电图表现为电轴右偏和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后者可能为室上嵴肥厚和右心室扩张所致。部分病例尚有右心房和右心室肥大。第一孔未闭的病例常见电轴左偏及左心室肥大。
3.超声心动图右房增大,右室流出道增宽,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呈矛盾运动。主动脉内径较小。扇形切面可显示房间隔缺损的位置及大小。多普勒彩色血流显像可观察到分流的位置、方向,且能估测分流的大小。
4.心导管检查右心导管检查可发现右心房血氧含量高于上、下腔静脉平均血氧含量;导管可由右心房进入左心房;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压力多属正常;并按所得数据可计算出肺动脉阻力和分流量大小。如临床典型、X射线、心电图检查结果符合,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者,术前不必做心导管检查。
【治疗】
房间隔缺损宜在学龄前予以手术修补,手术时应注意在心房内探查,如发现有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可一并予以纠正。亦可通过介入性心导管用扣式双盘堵塞装置(sideris)、蚌状伞(Cardio Seal)或蘑菇伞(Amplazer)关闭缺损,但术后可能留有部分残余分流。
【总结临床经验撰写科普文章是为了促进儿童健康,得不到利益收入的,出版科普图书《儿科常见病解惑》http://t.cn/RFTuddE也是如此,这是7折销售的连接,17.1元,购买后读书能得到更多育儿知识,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看书学习的习惯。】
本文系徐灵敏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徐灵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