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确制导---微创射频治疗盘源性腰痛
说到腰痛,想必大家都有过,多由于肌肉疲劳,一般休息后都能明显缓解,但有些顽固的腰痛,检查也没有腰肌劳损,也没有大家熟知的腰椎间盘突出,拍片也没有异常,休息、反复针灸、理疗、推拿、按摩,腰痛也不见缓解,久坐,久站还加重,严重影响生活。王阿婆就是这样患者,最近她不再需要四处奔波求医问药,在嘉兴中医院疼痛科施行了腰椎间盘微创射频手术治疗后,解决了她的痛苦。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腰椎间盘,腰椎间盘是人体脊柱中,两个椎体中间一种结缔组织构成的类似于橡胶垫的结构,由中间的髓核和周围的纤维环以及上下的软骨板组成。它平时具有平衡和缓冲人体重量的作用,腰椎间盘组织本身里面没有血液供应,所以修复能力很差,营养供应主要靠渗透。 椎间盘的神经支配非常复杂,感觉主要通过各种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及窦椎神经等组成神经网。腰椎间盘后侧还有脊髓及神经根,如果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或髓核破裂致椎间盘内的炎症,椎间盘老化退变都会刺激神经引起腰腿痛。
王阿婆今年65岁了,平日一直干农活,反复腰痛10年多,做各种检查如腰椎CT都没有发现明显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磁共振显示腰椎间盘退变,她尝试过多种治疗手段(针灸、理疗、局部注射治疗等)都没有很好地控制症状。带着一线希望,她来到了中医院的疼痛科门诊。朱波主任医师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结合进一步的相关辅助检查后,最后诊断为腰5骶1椎间盘源性腰痛。入院后科室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手术方案,在完善术前准备后,择期在CT精确引导定位下,使用两根1毫米直径进口射频针,清醒状态局部麻醉下,绕开重要器官及神经,在腰5骶1椎间盘行椎间盘靶点射频消融术,术中几乎没有出血,术毕腰背部仅有2个针眼,术后恢复很快。经卧床3天,联合消炎,营养神经,中医中频,中药外敷等治疗,腰部已无明显疼痛,术后5天患者顺利出院。
据朱波主任介绍,椎间盘源性腰痛现日益多见,尤其中老年是该病的高发人群 ,盘源性腰痛的发生基础是椎间盘内的炎症,例如椎间盘内髓核受压后液体顺着破裂的纤维环裂隙流到外层刺激窦椎神经,遗传因素也在盘源性腰痛的发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由于遗传的原因椎间盘化学组成有差别,可能更容易发生化学性变化,间盘退变脱水,对外界的压力和剪切力承受性变差,日复一日的加压和撕扯最终导致纤维环的破裂。另外营养状态、活动强度等也与盘源性腰痛的发生有关。因此体力劳动者,长时间伏案工作及汽车司机较为多见。
其比较典型的症状包括持续性腰痛、腹股沟疼痛,负重时加重,卧床缓解,坐立、弯腰、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腰椎压力的动作会诱发症状。一般不会放射至下肢,尤其是小腿,也不影响行走能力。患者可能有过后背急性疼痛发作,即纤维环被撕裂导致的剧烈疼痛。疼痛主要集中在背部中央区域,查体常无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 CT/磁共振检查可帮助发现椎间盘异常,如退变,黑盘征象。
近来疼痛科开展的椎间盘靶点射频消融技术,在CT下准确定位,导航系统精确引导射频针,达到靶点后,射频治疗仪将射频针尖加热至90摄氏度,直接把椎间盘髓核变性、凝固;收缩减小体积,解除压迫,不伤及正常的髓核组织,同时修补了纤维环的破裂、灭活了盘内新生病变超敏的神经未梢,整个治疗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使治疗更绿色化、更人性化。优点是微创、高效安全、精确定位、能监测到治疗范围25px 内的神经,精确鉴别运动神经还是感觉神经,分辨不同组织包括髓核纤维环、钙化点,骨质和血管等。
朱波主任同时提到,盘源性腰痛可能还伴有其它如腰椎小关节的紊乱及腰部肌肉痉挛,肌筋膜炎症等情况,除射频手术治疗外,仍需其它综合治疗包括中医针刺,理疗等综合治疗消除相关腰痛影响因素。术后一月活动佩戴腰围,注意适当的腰背部的肌肉力量锻炼,如俯卧位进行简单的抬头挺胸抬腿的飞燕式腰背部锻炼,同时避免久坐,久站,负重物及剧烈运动,保持正确的坐姿及站姿,减少弯腰取物,腰部避寒保暖,相信此技术的应用,将会为更多的病人带来福音。
本文是朱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