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类婴幼儿营养——顺应喂养
出生头4~6个月,婴儿所需营养素由乳品提供。纯母乳喂养可达6月龄,采用按需哺乳,以婴儿主导的喂养模式已经被普遍接受。随后宝宝的饮食进展到非乳品类食物引入阶段——辅食添加期,进而以固体食物为主的饮食,以满足儿童快速生长发育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
若辅食添加的时机、食物或食物性状选择不恰当,会导致辅食添加期(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这种营养不良往往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由于营养不足而引起的生长迟缓、消瘦以及重要营养素的缺乏;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能量摄入过剩而引起的超重,对婴幼儿短期及长期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尽管摄入健康、充足的食物对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是必要的,但仅仅靠食物又是不够的。同样的食物,可能产生不同的营养结局。大量单纯以食物、营养补充剂干预的研究都被证实只能部分改善婴幼儿的营养状况,尤其是辅食添加期的婴幼儿。父母的喂养行为和方式,会影响婴幼儿对食物的接受度及膳食摄入量。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应用社会心理关怀的原则,实践顺应喂养。
何为顺应喂养?
顺应喂养强调喂养过程中父母和婴幼儿之间的互动,鼓励婴幼儿发出饥饿和饱足信号,并给予及时、恰当的回应,让婴幼儿逐步学会独立进食,并获得长期健康的营养及维持适宜的生长。
顺应喂养建立在顺应养育模的基础上,倡导父母细心观察婴幼儿的需求,解读婴幼儿以动作、表情、声音等发出的各种信号,在搞懂婴幼儿所表达的意思后,父母应做出及时、有针对性、恰当的反应,从而满足婴幼儿的需求。
非顺应喂养类型
仅强调食物的作用而忽略喂养环境,父母可能以想当然的方式喂养,误行非顺应喂养:限制型或强迫型喂养——由于父母控制的喂养行为;放纵型喂养——婴幼儿控制的喂养行为;忽视型喂养——父母忽视婴幼儿,均导致喂养过程中父母和婴幼儿间缺乏互动。
强迫型喂养,会忽视婴幼儿的饥饱信号,特别是在还未饥饿或已经饱足时仍继续喂养,会损伤婴幼儿的饱足回应,对儿童自身调节能量摄人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限制型或强迫型喂养,会影响儿童对食物的选择,增加厌食情绪或肥胖的危险性。放纵型喂养,在儿童自我进食能力和食欲较差的情况下,会导致食物摄入量低下;进食能力强的儿童,可能会有较多的碳酸饮料和甜食的摄入,而减少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影响获得均衡的营养素。
如何顺应喂养?
辅食添加期采取顺应喂养模式,不仅能让婴幼儿更多地关注到自身的饥饱信号,并以自主、积极的态度进食,还能使婴幼儿获得长期健康的营养和生长。践行顺应喂养,步骤如下:
(1)确保婴幼儿喂养环境愉快而不受干扰,确保父母与婴幼儿之间的意愿表达明确、清晰,按时在预期婴幼儿饥饿时供给;
(2)鼓励并注意婴幼儿以语言或其他信号发出进食或拒绝进食的请求,如通过张嘴、前倾示意饥饿感,闭嘴或者转头示意饱足感;
(3)父母的回应必须及时、有情感、保持一致性,并与婴幼儿的发育水平相适应。
(4)确保食物健康,并且食物的质地、口味等应该与婴幼儿的咀嚼、吞咽水平相适应;婴幼儿应有自己固定的座位和餐具,并与父母面对面;
(5)允许婴幼儿在父母准备的食物中挑选喜爱的食物,允许婴幼儿尝试自己进食,手抓或使用合适的餐具;
(6)婴幼儿在良好的互动过程中学习尝试新的食物,自我服务,增强婴幼儿对喂养的注意与兴趣,激发婴幼儿以独特和有意义的信号与父母沟通交流,并促进逐步学会独立进食。
儿童心理保健门诊:星期二上午。
本文系李介民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李介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