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介民 三甲
李介民 主任医师
湘雅二医院 儿童保健科

儿童多动症诊治新进展

5868人已读

儿童多动症诊治新进展

孩子动作过多是淘气,还是多动症?有不少家长为此纠结。多动症的全称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称多动综合征(hyperkinetic syndrome)。国际公认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由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著,于2013年公开发布,ADHD的最新诊断标准既来源于此

ADHD概况

ADHD以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和冲动行为等为主要特征,患儿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但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有时出现动作不协调、性格或其他行为异常。是具有生物学基础、执行功能明显受损的神经发育障碍,也是学龄儿童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精神健康问题之一,常造成自尊心低下和品行障碍等不良后果。

ADHD症状一般在学龄前出现。学龄前期儿童常表现为:容易转移注意力,似听非听过分喧闹和捣乱,不适应幼儿园教育;明显的攻击行为,不好管理。学龄期儿童:不能完成指定任务,容易转移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烦躁、坐立不安,走来走去,过多的语言;自制力差,难以等待按顺序做事情,言语轻率;青少年期:不能完成作业,容易转移注意力;主观上有不安宁的感觉;自制力差,经常参与危险性活动等。

DSM-5公布的数据显示:儿童ADHD患病率约为5%,成人约为2.5%。国内报道ADHD儿童患病率4.31%~5.83% ,男女比例为4∶1~9∶1,有70%的ADHD患儿症状持续到青春期,部分可持续到成人。 其中大约50%的ADHD患儿出现共病的情况,如: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抽动障碍、学习障碍、双向障碍等。

ADHD诊断新标准

采用DSM-5关于ADHD的诊断标准,需要满足A 症状标准、B 病程标准、C 多个场合出现、D 严重程度标准、E 排除标准等5个条件。

A 症状标准:

1. 注意障碍 有下列9项中6项,持续6个月,而且影响了社会功能,并与发育水平不相符

(1)在学习或其他活动中,往往不能仔细注意到细节,经常发生粗心所致的错误;

(2)在学习或游戏活动时,注意力经常难以持久;

(3)与之对话时,经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4)很难按照指令与要求行事,导致不能完成功课作业、日常家务(并非因为对立行为或不理解指令);

(5)经常难以完成作业或活动;

(6)经常逃避,不喜欢或不愿参加那些需要精力持久的作业,如做功课或家务;

(7)经常遗漏作业或活动所必需的东西,如玩具、课本、家庭作业、学习工具等;

(8)经常易受外界刺激而分心;

(9)经常遗忘日常活动。

2.多动-冲动 有下列9项中6项,持续6个月,而且影响了社会功能,并与发育水平不相符

(1)经常手或足很多小动作,或在座位上扭动;

(2)经常在教室里或在其他要求坐好的场合,擅自离开座位;

(3)经常在不合适场合过多地奔来奔去或爬上爬下(青少年可能只是坐立不安的主观感觉);

(4)经常无法安静地参加游戏或课余活动;

(5)经常“忙个不停”,好像有个机器在驱动他;

(6)经常讲话过多;

(7)经常在他人(老师)问题尚未问完时便急于回答;

(8)经常难以静等轮换(游戏、排队);

(9)经常在他人讲话或游戏时予以打断或插嘴、强使别人接受他。

B 病程标准:起病于12岁前。

C 症状存在于2个或更多的场合(例如学校和家里)。

D 严重程度标准:对社会功能(学业、人际关系等)产生不良影响,有临床缺损的明确证据。

E 排除标准:症状不是出现在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病程中,也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来更好地解释。

如同儿童的体重、身高可以测量和有评价标准,儿童的行为、心智发育水平也是可以界定的,只是技术含量更高一些,往往需要借助一系列量化、标准化的评估工具;而且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有赖于医生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并非家长看看科普文章就能如愿以偿的。该病症以看诊儿童精神科、发育行为儿科医生较好。

ADHD治疗概要

应该认识到ADHD是慢性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需要制定一个长期的计划。医生、家庭、患儿、学校(幼儿园)等多方面配合,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支持、行为矫正的综合治疗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药物治疗大致可分为中枢神经兴奋药和非中枢神经兴奋药两大类。国内常用药:前者如哌甲酯(专注达),后者常用药物有:托莫西汀(择思达)、可乐定等。中成药部分可选择。

2018英国NICE指南:对于5岁及5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的用药: 一线药物为哌甲酯,仅在无法耐受哌甲酯/二甲磺酸赖右苯丙胺,或二者分别足量治疗6周无效后,可考虑使用托莫西汀。开始用药时应进行剂量滴定,监测患者症状、药物副作用等; 对于存在神经发育异常(如孤独症)、心理疾病或共患病的患儿,应减慢滴定速度、增加监测频率。

3~5岁儿童,以行为治疗为主,一般不主张选择西药,如果行为治疗无效可考虑药物治疗;6~11岁儿童,建议首选药物治疗,结合行为治疗;12~18岁的青少年,建议以药物治疗为首选,辅以心理治疗。

主要参考文献:1.《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2.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NG87). NICE guideline. 2018。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早期识别、规范诊断和治疗的儿科专家共识. 中华儿科杂志 2020 3月。


李介民
李介民 主任医师
湘雅二医院 儿童保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