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勿把“布氏杆菌病”错当“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
患者,张某,女,51岁,在家务农,以腰痛伴双下肢酸困为主诉入住我科,入院前查腰椎CT提示:L4/5椎间盘膨出。
入住当天夜间寒战、发热、多汗,体温高达39℃,干嗽,无痰、无流鼻涕等症状,查体:咽喉部稍红肿,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因秋末冬至之际,天气逐渐变冷,考虑为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给予柴胡口服液及复方氨林巴比妥退热治疗,并予以予以氢化泼尼松、七叶皂苷钠、参芎葡萄糖应用3日,脊柱无创减压治疗4日,腰痛及双下肢酸困症状有所减轻。但奇怪的是患者间断高热、寒战,体温最高达39.4℃,寒战时腰部疼痛及双下肢酸困明显加重,见于以前我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经验,不能排除腰椎结核可能,予以查腰椎MRI提示:L2/3终板炎,L4、5椎体有炎性信号。但患者既往无肺结核病史,发热为高热,体温曲线为波状热,这与结核所致的低热、盗汗症状不太相符,追问患者,家中养有羊,入院前一天曾与羊有接触,在这里突然有一种病在脑海间闪现“布氏杆菌病”?于是赶紧查阅相关资料。
布氏杆菌病:布氏杆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牛、羊、猪等动物最易感染。人类接触带菌动物或食用病畜及其乳制品,均可被感染。布氏杆菌属分为羊、牛、猪、鼠、绵羊及犬布氏杆菌6个种。中国流行的主要是羊、牛、猪三种布氏杆菌,其中以羊布氏杆菌病最为多见。临床表现:布氏杆菌骨髓炎是血源性布氏杆菌感染在骨关节的局部表现。任何骨均可受累,但以脊椎炎最为多见。大多数病人有急性感染表现。主要为波浪状发烧为其特点,常伴多汗,头痛,乏力,常常累及腰椎,出现持续性腰背痛,伴肌肉痉挛,活动受限,影响行走,常可产生坐骨神经痛。同时可伴有肝功能异常、肝脾肿大等。
再仔细分析患者临床表现、查体及各种检查结果,高热、寒战、多汗,体温曲线为波状热,入院查肝功能提示:ALT 92.7U/L,升高,ALP220U/L,升高,腰椎MRI提示:腰椎终板炎,发热时腰部疼痛明显加重,并伴有下肢坐骨神经症状,此与布氏杆菌病极为相似。予以查血沉100mm/1h,CRP62.1mg/L,嘱患者到洛阳疾控中心查布氏杆菌凝集试验,并查PPD试验,结果布氏杆菌阳性,PPD试验阴性,由此排除脊柱结核,确诊为布氏杆菌病。予以转至感染性疾病专科医院进行治疗。患者出院时,对我院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给予高度评价。后随访,患者在专科医院经抗感染治疗1月,间断高热、寒战、腰痛、下肢酸困等症状均有效缓解缓解。
布氏杆菌病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较低,在骨科临床很少遇见,此典型病例为我科在治疗、鉴别脊柱疾病方面提供了可靠依据,扩展了治疗思路。同时也警示我们,作为外科医生,不能局限于“头痛医头,脚疼医脚”的局面,应放眼于整体,做到详细询问病史、充分查体及合理检查,并加强自我基础知识的掌握,扩展知识面,尽量避免医疗过程中的误诊、漏诊。
本文系刘成业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刘成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