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糖尿病已经大爆炸的应对之策!
今年的世界卫生日,WHO发布一组惊人数据,称中国在已有的1.1亿糖尿病患者的基础上,有5亿以上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成年人,也就是说,中国有近一半的人口处在糖尿病的阴影之下!
糖尿病是一个甜蜜的杀手:“糖尿”病听起来很甜蜜,可不要小看了它,它是一个甜蜜杀手,世界范围内几乎是每十秒就有一人因糖尿病而死亡,仅在中国,每年总死亡人数1030万的8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信息,如今,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已经占到了40%!
糖尿病还是一个隐形杀手:很多人患上糖尿病不知道,认为能吃能喝的,啥感觉也没有,须不知糖尿病就这样悄悄对人体造成巨大伤害!
糖尿病还是凶残杀手:糖尿病导致卒中, 肾衰, 失明、坏疽截肢制造残疾每年达100万人!
为什么中国糖尿病大爆炸?
原因之一:现今中国人的饮食方式和运动非常不健康。根据WHO调查,中国有6成以上的成年人不知道高糖饮食会导致糖尿病,而高脂肪、高热量、高糖饮食的危害并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统计结果同时显示,有大约四分之一(23.8%)的中国成年人处于高度缺乏运动的生活状态。不健康饮食加上不运动,造就了中国达到世界第一数量的肥胖人群(BMI大于等于30)!我在小区就经常见到有土豪开着宝马车行进10米就为下楼到净水机打一壶水!
原因之二:吸烟!在中国更是要命。中国的公共场所禁烟活动屡屡失败,多份国内外调查显示中国的吸烟状况一直处于恶化阶段,烟民数量不受控制,初次吸烟年龄呈现低龄化,吸烟人群甚至向中小学校园蔓延……如今每年吸烟造成的死亡数量目前已经破百万,未来的十几年内更可能超过每年300万。这种情况下,吸烟诱发的糖尿病高发几乎是在所难免。
原因之三:儿童超重和肥胖率飞速增长,既无重视,更谈不上什么控制。殊不知孩子们肥胖的确是一个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高危因素。我的门诊见到8岁男童患上2型糖尿病!
如何应对?
WHO给中国支招:应该以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为主。简单来说,调整饮食结构、戒烟、坚持体育锻炼以及控制体重。对于已经患病的人群,应加强慢病管理,做好健康教育,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在慢病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中医的智慧:
中医“治未病”思想和糖尿病预防:上个世纪末,全球医学界大讨论的最终结论是:最好的医学不是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中医“治未病”思想被国际上称为最先进、最超前的思想,它将人们的认识带入“无病世界”的最高境界。
“中国人2型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我的一些亲朋好友先后有不少人患上糖尿病。象乙肝,麻疹可以打预防针预防,糖尿病能预防吗?”。这是个很有见地的问题!毛泽东曾经对医务工作者提出“预防为主”的方针,而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医认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最高的医学境界。随着对2型糖尿病的深入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
中国是2型糖尿病的高发区,仅次于印度。由中国学者在大庆进行的一项为期5年的前瞻性研究表明-通过积极干预糖耐量减低的人群,可以阻止其发展成为糖尿病,有些人甚至完全恢复正常。这项报告赢得了国际同行们的普遍赞誉并且广为引用。现在已经明了2型糖尿病的基本病因是胰岛素分泌的缺陷和胰岛素作用的缺陷,即胰岛素抵抗,它首先引起糖耐量减退(2型糖尿病前期),然后使胰岛B失代偿并最终发展成为糖尿病。
国外Joslin糖尿病中心进行的历时25年研究随访观察无糖尿病而父母均患有糖尿病的人群,结果显示胰岛素敏感性明显降低的个体在25年后糖尿病累积发生率达85%左右,因此胰岛素抵抗状态在糖尿病发病前就存在,它可预测糖尿病的发病,只要控制了胰岛素抵抗就能阻止或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生,这一点已经为中国大庆研究所证实。其办法是: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和药物干预。长期严格控制饮食和运动即改变生活方式,很多人不易做到,使用药物是比较现实的手段。2型糖尿病前期是指由血糖调节正常发展为糖调节受损(IGR),血糖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二者可单独或合并出现。IGT或IFG人群糖尿病的转化率为正常血糖者的8倍多。其中IGT是尤为重要,IGT并非意味着是一种轻病,很多IGT患者还可同时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血脂紊乱、代谢综合症和脑卒中等疾病,使病情复杂而加重原发病。同时,IGT还可作为糖尿病的前期阶段,预示糖尿病的发病及体内血管、脏器的病变。 IGT诊断标准为:空腹血浆血糖(FPG)<7.0mmol/L,口服75g葡萄糖后2h血浆血糖(2hPG)>7.8mmol/L且<11.1 mmol/L。IGT代表了正常葡萄糖稳态和糖尿病高血糖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是2型糖尿病高风险的预示因素。但并非全部IGT均会转变为2型糖尿病,部分IGT者会回复到正常糖耐量,其余则有可能在多年内维持在IGT状态。多数情况下,IGT只代表正常糖耐量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一个短暂阶段。在IGT阶段即开始系统治疗维持6年,可延迟甚至逆转2型糖尿病的发病,降低严重糖尿病肾病风险。因此,在IGT阶段即开始正确治疗是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那些人群因该警惕糖尿病: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血脂紊乱史、巨大胎儿史、妊娠糖尿病史或高血压史的人都属于IGT高危人群。由于IGT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因此这类人群更应定期检查血糖,提高预防意识。
中医学对IGT有独到的见解, IGT以肥胖者为多,应重在减肥,生活上节制饮食,增加运动。中医治疗时,不但要分清肥胖和非肥胖,还要分虚实。实胖患者的特点是肩宽背厚,体力较好,腹部比较坚实;虚患者比别人吃得少却比别人胖,其数量大约占到临床所见糖尿病患者的三分之一左右。对于不同的病人,采取适当的中药干预,联合饮食和运动疗法,可以从“治未病”的角度更好的预防糖尿病的发病。总之,要重视2型糖尿病的唯一可逆转阶段——IGT阶段的治疗,采取恰当的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干预等方法可有效预防或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病。我们自己经研究观察发现用中医药同样能够达到目的。经过5年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我们发现“肝失调达,脏器失和,气血津液代谢异常,阴阳水火调节失衡”是糖尿病的总病机,其核心是“肝机能失常”,动物实验研究表明,“从肝论治”能预防高脂饮食大鼠发生胰岛素抵抗,降低血脂,改善糖耐量降低体重从而阻止了动物发生糖尿病。临床应用也表明“从肝论治”能很好的控制糖尿病发生甚至部分逆转糖尿病的进程,为此我们专门开设了糖尿病预防门诊。
总之,对于肥胖,高血压等具有胰岛素抵抗的高危人群,应该积极干预,只要全社会广泛参与,积极行动起来,改变我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再加上适当的药物,我们一定能够阻止2型糖尿病在中国的蔓延!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了《医学界杂志》同标题一文在此致谢!)
本文系王智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王智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