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四大常见的血糖指标有什么意义?
四大常见的血糖检测指标是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1.空腹血糖:隔夜禁食8-10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测的血糖(通常不超过早晨8:00)。反映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也可以反映降
贾钰华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2月24日222
0
0
-
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出炉,8个食养原则血糖易达标!
医学顾事4天前·中华医学会理事神经外科教授关注合理安排膳食,不仅有助于血糖达标,还可以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推荐了8条食养原则及建议,建议大家收藏并落实到日常生活中。1.食物多样,养成和建立合理膳食习惯食物多样:谷类(全谷类)、薯类、杂豆、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大豆类、坚果、烹调油、盐等,都要安排到日常饮食中。膳食习惯:少油、少盐、少糖,减少肥肉的摄入,少吃烟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制品。养成先吃菜,最后吃主食的习惯。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保证每日能量适宜和营养素摄入充足。2.能量适宜,控制超重肥胖和预防消瘦膳食能量来自于谷物、油脂、肉类、蛋类、奶类、坚果、水果、蔬菜等食物。糖尿病患者能量需求水平因人因血糖调节而异,应咨询营养指导人员来帮助确定全天的能量摄入量和运动量,制定个性化的膳食管理、血糖和体重控制方案,以维持合理体重。3.主食定量,优选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主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以全谷物、各种豆类、蔬菜等为好,水果要限量。建议全谷类和低血糖生成指数的主食,占一日主食的1/3以上。常见低血糖生成指数的主食食材包括:小麦、大麦、黑麦、荞麦、黑米、莜麦、燕麦、青稞、玉米、麦麸、燕麦麸、青稞麸、玉米粒粥、燕麦片粥、强化蛋白面条、加鸡蛋面条、硬质小麦面条、通心面、意大利面、乌冬面、玉米饼、薄煎饼、黑麦粒面包、大麦粒面包、小麦粒面包、燕麦粗粉饼干、牛奶香脆饼干、山药、雪魔芋、芋头(蒸)、山芋、土豆粉条、藕粉、苕粉、豌豆粉丝、绿豆、蚕豆、鹰嘴豆、芸豆等。4.积极运动,改善体质和胰岛素敏感性糖尿病患者可在餐后运动,每周至少5天,每次30~45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要占50%以上,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中等强度运动包括:快走、骑车、乒乓球、羽毛球、慢跑、游泳等。如无禁忌,最好1周做2次抗阻运动,如哑铃、俯卧撑、器械类运动等,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5.清淡饮食,限制饮酒,预防和延缓并发症清淡饮食:每日烹调油使用量宜控制在25克以内,少吃动物脂肪,适当控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预防血脂异常。食盐用量每日不宜超过5克。同时,注意限制酱油、鸡精、味精、咸菜、咸肉、酱菜等含盐量较高的调味品和食物的使用。限制饮酒,足量饮用白水,也可适量饮用淡茶或咖啡,不喝含糖饮料。6.食养有道,合理选择应用食药物质把日常膳食和传统中医养生食谱相结合。阴虚热盛证:采用具有养阴清热作用的食药物质,如桑叶、决明子、莲子、百合、玉竹、金银花、菊花、铁皮石斛等;气阴两虚证:采用具有益气养阴作用的食药物质,如桑椹、枸杞子、葛根、山药、黄芪、茯苓、鸡内金、麦芽、薏苡仁等;阴阳两虚证:可选用山药、茯苓、肉桂、紫苏籽、干姜、黑胡椒、花椒、山茱萸、肉苁蓉等。7.规律进餐,合理加餐,促进餐后血糖稳定规律进餐:规律进餐指一日三餐及加餐的时间相对固定,定时定量进餐,可避免过度饥饿引起的饱食中枢反应迟钝,引起进食过量。不暴饮暴食,不随意进食零食、饮料,不过多聚餐,减少餐次。是否需要加餐、什么时间加餐,以及选择何种零食,应根据患者具体血糖波动的特点来决定。8.自我管理,定期营养咨询,提高血糖控制能力建议糖尿病病友主动进行定期的咨询,接受个性化营养教育、膳食指导,以促进饮食控糖技能的获取和营养治疗方案有效实施,改进自身的健康状况。指南中还有很多精彩内容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科普号2023年02月12日270
0
8
-
糖尿病患者怎样做才能长寿?
糖尿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生活方式病,干预治疗的基础是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本就是防病养生、延年益寿的基础和前提。所谓的正常人,只不过是相对没有发生糖尿病而言,仍然可能发生高血压、癌症等与不良生活习惯紧
贾钰华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2月10日339
0
26
-
血糖监测的正常值和正确时间
1、早餐前监测空腹血糖,空腹是指隔夜空腹,即至少8小时未进食任何食物,空腹血糖的控制目标为5.0-7.0mmol/L2、餐前、前后所检测的血糖为非空腹血糖,非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10.0mmol/L3
石海红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2月09日210
0
0
-
尿液中泡沫多可能有什么问题?
1.有的人在排尿之后会发现尿液上有一些泡沫,这些泡沫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导致的。生理性原因主要有排尿过急/站立过高,导致尿液在排出之后强力冲击便池,空气和尿液充分混合后会引起泡沫产
贾钰华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2月03日245
0
22
-
《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8项原则
糖尿病食养:8项原则和建议一、食物多样,养成和建立合理膳食习惯膳食管理和治疗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核心,应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做到食物多样、主食定量、蔬果奶豆丰富、少油、少盐、少糖,在控制血糖的同时,
张好好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2月02日601
0
3
-
空腹血糖一直偏高?8个常见因素教你“自查”
空腹血糖一直偏高?8个常见因素教你“自查”空腹血糖是指禁食8~10个小时后所测的血糖,即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血糖。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属于空腹血糖。空腹血糖能够反映头一天晚上的用药是否可以控制血糖到次日清
任卫东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2月02日921
0
2
-
如何科学饮食,达到健康长寿?饮食能否逆转糖尿病?
如何科学饮食,达到健康长寿?饮食能否逆转糖尿病?吃饭要定时定量我国传统对一日三餐的安排为“早饭要饱,午饭要好,晚饭要少”,这是有道理的。从时间上来说,一日三餐之间,相隔最好不要超过5个小时。这是因为:如果相隔时间过长,会使人产生饥饿感并体力不支。而相隔时间过短,又会使机体的消化系统忙于消化而产生疲劳感。在我们的一日三餐中并不是仅仅考虑相隔的时间就够了,还要考虑到机体的生物钟,人体有固定的生物钟活动规律,这其中包括了饮食规律。一般情况如下:早餐的时间应该在早晨7点左右,且考虑到与前一天晚餐相隔时间较长,上午又是一个人工作效率最高的时候,所以早餐应保证量和质,也就是早餐要吃“饱”。午餐应该定在12点左右,不需要像早餐那样丰盛,吃到七八分饱即可,所以可以适当提高饭“质”,甚至花点时间享受一下饮食的快乐,也就是午餐要“好”。晚餐的时间应该在下午5~6点之间,考虑到晚上10~11点就应就寝,因此要吃的少一些,古人推荐粥食一碗,或可稍配一些菜肴,也就是晚饭要“少”。另外,要根据一天的营养需要合理安排饮食摄入量,而不是根据个人对食品的喜好程度。符合自己的口味则贪吃,不喜欢就不吃,这就违背了饮食规律中“定量”的要求。多食多苦患前人有“多食之人有五苦患”之说,指出了摄食过多的具体危害,即“一者,大便数;二者,小便数;三者,扰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养;五者,多患食不消化”。吃得多,大、小便就多,身体容易发胖,饮食也不容易消化完全,晚饭吃得太多,还会影响睡眠。这是古人的金玉良言,也是大量观察和实践后的经验总结,值得我们学习并用于膳食养生的实践中。其实人体自身是一个很严密的系统,每当我们进食到一定量的时候,我们的身体自然会发出信号,那就是“饱”感。我们日常只要细心体会,自然会明显感觉到,一旦“饱”感出现,那就是适量了,即使这时还有食欲,也应该及时停筷。如果出现“饱胀”“吃撑了”的感觉,那无疑是过量了。当然,我们以上所提到的感觉,是针对没有疾患的人群,如果是有明显胃肠道疾病,如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或者因为其他系统疾病影响到胃肠道功能的,则不在此例。少食增寿“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的长寿经验通过在现代研究已证实其科学性。有人曾对1400名处于正常热量供应状况下的60~64岁的人进行了试验研究,其中668人,每天吃1~2顿饭,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患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另外168人把同样的饮食分为6次吃,即一天吃6顿,总量不变,患心血管病的人仅有1/6,比1天吃1~2顿的,患病率减少50%;比1天吃3顿的,患病率下降18.8%,这说明,少吃多餐对老年人的健康是有益的。不吃早餐危害多其一,长期不进早餐的人极易患胆结石。通常晚上10时以后,人体便进入空腹状态。如果次日早晨不进餐,待到午饭时,胆汁在胆囊内已停留10余小时,大大增加了胆汁凝聚出结石的机会。其二,长期不进早餐,会打乱消化道正常的节律,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严重者诱发胃炎、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清晨起来,胃中胃酸的相对浓度较大,如果不及时进食将之消耗掉,就会刺激胃、十二指肠黏膜;加上胃是一个可以收缩膨胀的器官,在早晨,胃已经收缩到很小,不进早餐,还会持续收缩,到午餐时,势必会使胃急剧膨胀,胃黏膜容易受损。长此以往,便容易患胃炎、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饮食安全的黄金定律俗话说“病从口入”。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吃得不好,不但对健康没有帮助,还有可能导致疾病,所以饮食安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这8条确保食品安全的黄金定律,可供您参考:1.食熟即食食物一旦煮熟就应该马上吃掉,而在常温下存放了4~5小时的熟食则是最危险的。2.食熟方食对于要煮了吃的食物,一定要煮熟透。所谓熟透,是指食物的所有部位的温度至少达到70度。3.选择加工处理过的食品例如,消毒牛奶、用紫外线照射过的新鲜或冷冻食品。4.保存食物时不要让生、熟食接触,否则容易造成污染,使熟食滋生有害微生物5.厨具、餐具要保持清洁6.烹饪之前应洗手如果手有伤口,烹饪时应包扎好,避免与被加工的原材料接触。7.避免昆虫、猫、狗等接触食物,以免其将有害微生物播散到食物上。8.饮用水和准备食物所需的水应清洁干净,如怀疑水不干净应把水煮沸或进行消毒处理。饮食控制如何逆转糖尿病?1、研究背景“禁食疗法”诞生于十八世纪的欧洲,在我国《黄帝内经》中也有相关记载。T1DM、T2DM晚期主要表现为β细胞数量减少、胰岛素分泌不足。食物缺乏时,动物通过组织器官萎缩减少能量消耗来适应。恢复正常饮食时,这种萎缩的逆转会带来包括造血和神经系统细胞依赖于干细胞的再生。而β细胞对营养状态非常敏感。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讨禁食和再喂养是否可以引起胰腺细胞再生和/或细胞的重新编程。2、研究方法将小鼠推入到了一种极端的状态,然后再令其反弹,也就是先让它们饿着,再进行喂养,这样胰腺细胞就能重编程,重启这部分之前不再工作的细胞。具体方法是,采用一种为期4天的低卡路里、低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高脂的模拟禁食饮食(FMD),使引起的特定生长因子、血糖和酮体水平变化与只进水的禁食模式相类似。3、研究结果如果让小鼠每周中有4天进行禁食模拟饮食,就能显著逆转糖尿病,这样能促进健康的胰岛素产生,减少胰岛素抵抗,即使在疾病晚期,也能表现出更稳定的血糖水平。4、机制解密如果通过深入分析,该研究认为相关机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FMD恢复病程晚期db/db鼠胰岛素分泌,逆转β细胞衰竭;FMD重建STZ鼠的血糖稳态,逆转β细胞衰竭;FMD和再喂养周期中,胰岛中具有祖细胞特征的基因表达水平的增加,可能是β细胞再生的原因;FMD可能通过减少IGF-1以及抑制PKA和mTOR两条通路而促进Ngn3和Sox2的表达,最终促进人胰岛细胞的增殖和胰岛素的释放。该研究结果提示,禁食模拟饮食可促进胰腺再生并恢复功能,有望实现血糖控制并逆转糖尿病,成为糖尿病的一种新疗法。
任卫东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2月02日125
0
4
-
“餐后血糖”总是居高不下,怎么办?
“餐后血糖”总是居高不下,怎么办?血糖,是一个受诸多因素影响、不断变化的曲线。不过,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餐后血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体血糖水平。如何控制好「餐后血糖」?一、食物温度不宜过高,进餐速度
任卫东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1月28日327
0
2
-
食物升血糖排行榜,助您血糖稳一点!
引言:降糖容易,平稳不易,且行且珍惜!一、过山车与血糖波动“过山车”很多朋友体验过,坐的时候上下翻转,心跳加快,肾上腺素飙升,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偶尔体验一下无关紧要,假如天天坐,身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必然有害健康。正常人的血糖也是有波动的,餐前血糖为3.1~6.1mmol/L,餐后血糖为3.1~7.8mmol/L,餐前和餐后的血糖波动幅度不超过2.2mmol/L,一天之内最血糖值和最低血糖值的差值一般小于4.4mmol/L。但是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幅度会明显大于正常人,血糖波动大会直接伤害血管内皮,让并发症来的更快、更严重;同时血糖波动大会像“过山车”一样,给人体造成“应激损害”,这种伤害甚至比持续高糖更可怕。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平稳和降血糖同样重要。二、血糖波动大的原因1、胰岛功能差;2、饮食及药物治疗不当;3、运动时间不正确;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影响很大,选择吃什么对平稳控制血糖非常重要。那到底吃什么呢?这里要引入一个概念:升糖指数(GI),是用于衡量食物引起血糖升高程度的一项指标。根据最新版《中国食物成分表》,GI>70被称为高GI食物。想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要尽量不吃高GI食物。三、食物升血糖排行榜大家可能会问,怎么没有肉类的升糖指数(GI)?答案是:吃肉不怎么升血糖。同样的食材,不同的做法,也可能让升糖指数(GI)变得不一样。加工越精细的、切碎磨成渣的、烹饪时间越长的食物,升糖指数就越高。因此食物加工越“懒”越好,越简单越好!除了要注意食物本身的升糖指数,细嚼慢咽也很重要。同样的粥5分钟喝完和30分钟喝完,升糖的幅度是不一样的。希望这份食物升糖排行榜能帮助大家的血糖稳一点。血糖稳一点,健康就多一点!
项守奎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1月26日249
0
1
糖尿病相关科普号

鲍时华医生的科普号
鲍时华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生殖免疫科
4.9万粉丝215.5万阅读

魏倩玲医生的科普号
魏倩玲 主治医师
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
内分泌科
2890粉丝2.7万阅读

周云医生的科普号
周云 医师
诊所
内科
516粉丝6.2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励丽 主任医师宁波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 194票
肥胖症 29票
甲亢 21票
擅长:擅长怎样预防与筛查糖尿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坚持糖尿病人个体化治疗的原则,坚持糖尿病人体重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实行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再定合理方案。擅长各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疾病等各种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尤其在肥胖治疗,1 型糖尿病及胰岛功能差的2 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泵及动态血糖进行的“双C”、“3C”治疗上有较高造诣;在妊娠糖尿病及妊娠甲状腺疾病上也有很多临床经验。 -
推荐热度5.0许峥嵘 副主任医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 194票
甲亢 97票
甲减 92票
擅长:生长发育、矮小、糖尿病、甲状腺、垂体、肾上腺、骨代谢等内分泌系统疾病。 -
推荐热度5.0杨建梅 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内科
糖尿病 172票
甲亢 72票
甲状腺瘤 37票
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妊娠合并甲亢,妊娠合并甲低,妊娠糖尿病,难治性高血压,骨质疏松及钙磷代谢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