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胰岛素分泌和(或)利用缺陷所导致。
糖尿病的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以及血糖高、尿糖高等。
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即 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2013 年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为 10.9%。过去 30 年来,中国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加,2 型糖尿病尤为显著,约占糖尿病总人数的 90% 以上。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胰岛素分泌和(或)利用缺陷所导致。
糖尿病的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以及血糖高、尿糖高等。
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即 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2013 年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为 10.9%。过去 30 年来,中国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加,2 型糖尿病尤为显著,约占糖尿病总人数的 90% 以上。
糖尿病的病因十分复杂,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其病因也存在明显差异。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糖尿病,需加以注意:
问:糖尿病是“吃出来”的病吗?
答: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很复杂,有些跟生活习惯有关,有些无关,所以不能笼统的认为是吃多了才得的病。
血糖调节能力很好的正常人,即使大吃大喝也不会高血糖。但是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酗酒、肥胖、暴饮暴食、爱吃甜食等,确实会加重身体调节血糖的负担。
所以,爱吃的人不是一定会得糖尿病,但是管不住嘴确实可能增加得糖尿病的风险。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就是俗称的“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多见于血糖明显升高、且持续一段时间之后。
常见并发症包括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
酮症酸中毒:1 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
高血糖高渗状态:多见于 2 型糖尿病。
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可导致视力下降和失明。
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可以没有症状,多是发现泡沫尿等情况才有所察觉,之后可能会出现足部、腿部或全身肿胀,严重者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
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动脉硬化多见,表现为下肢冰凉、疼痛、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也可能出现冠状动脉及脑血管粥样硬化。
糖尿病神经病变:常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表现为肢端麻木、针刺感、灼热等。
糖尿病皮肤黏膜感染:糖尿病容易并发各种感染,尤其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更容易发生。
糖尿病大疱病:是糖尿病的特异性皮肤病变,疱疹边界清楚,壁薄透明,内含清亮液体,多位于四肢末端。
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足部的感染、溃疡和坏疽。
由于糖尿病病因不明,目前还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体格检查:测量身高、腹围、体重、血压、心率等。
实验室检查
空腹血糖:反映身体在没有进餐的条件下维持糖代谢稳态的能力。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反映身体对糖负荷的处理能力。
尿糖试验:当血液中的葡萄糖超过了肾脏的承受力,会在尿中出现葡萄糖。阳性结果是发现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糖化血红蛋白 A1c(HbA1c)和糖化白蛋白(GA):可反映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胰岛 β 细胞功能检查:包括胰岛素释放试验和 C 肽释放试验,反映基础和由葡萄糖介导的胰岛 β 细胞释放胰岛素的能力。
糖尿病目前还无法治愈,但有效规范的治疗,能够消除糖尿病症状、维持基本正常的生活质量。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
所有患者均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控制饮食、积极锻炼、减重、戒烟限酒等。
胰岛素注射
胰岛素按起效的快慢和作用时间长短分为速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四类。
速效胰岛素:常用药物有赖脯胰岛素、谷赖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
短效胰岛素:常用药物有人胰岛素和动物胰岛素。
中效胰岛素: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常用药物有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和德谷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
双胍类:主要用于超重或肥胖的 2 型糖尿病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
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主要用于 2 型糖尿病,双胍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联用。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用于 2 型糖尿病,降低餐后血糖。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主要用于肥胖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二肽基肽酶 Ⅳ 抑制剂(DPP-Ⅳ 酶抑制剂):用于 2 型糖尿病患者,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 2(SGLT-2)抑制剂:可以促进尿液中葡萄糖的排出从而降低血糖。
GLP-1 受体激动剂或类似物
需皮下注射。
可以促进胰岛素释放、减少胰高血糖素释放、减少摄食、增加能量消耗、延迟胃排空等,因此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具有降低体重的作用。
目前国内市场常用药物有利拉鲁肽、艾塞那肽、贝纳鲁肽、利斯那肽、度拉糖肽等。
问:早上起来空腹血糖很高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
答:如果已经严格饮食控制,并且遵医嘱用药,清晨空腹血糖仍很高,主要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不要自行判断空腹高血糖的原因并自己随意调整药物,应该及时求助于内分泌科医生。看医生之前,建议先测一下睡前、凌晨三点和晨起空腹的血糖,可以帮助医生决定怎样调整药物。
糖尿病是一种可以控制,却不能根治的慢性病,如血糖控制良好,可不影响预期寿命。
多数妊娠糖尿病患者经严格的饮食及运动治疗,可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一般在怀孕结束后可得到缓解。
李顺斌医生的科普号
李顺斌 主任医师
湖州市中心医院
内分泌科
342粉丝5.5万阅读
周兴医生的科普号
周兴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泌尿外科
55粉丝5.3万阅读
唐嘉佑医生的科普号
唐嘉佑 副主任医师
西京医院
心脏大血管外科
3709粉丝6.6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