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种类分析
因此,气道异物的早期准确诊断对异物顺利取出和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异物的种类又与当地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国内报道均以花生米和瓜子居多。在我国,花生米为最常见的异物。花生米因含有游离脂肪酸,对粘膜刺激性大,可发生弥漫性炎症反应,使粘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临床上称为“植物性支气管炎”。其余比较常见异物有水果、笔帽、大头针等。
一、按异物的特性,传统X线将气道异物分阳性(不透光)和阴性(可透光)两大类。
1、阳性异物:硬币、大头针、钥匙环、石子、口哨、玩具零件、玩具子弹、陶瓷碎片以及骨块等。
2、阴性异物:花生、豆类(黄豆、绿豆、蚕豆等)、瓜子类(松子、向日葵籽、西瓜籽等)、果冻、饭粒、玉米花、鱼刺等。
二、按单纯性的异物性质分类:植物性和非植物性(包括动物性、化学性、矿物性等)。据文献报道,气管、支气管异物大多为植物性。其中花生、瓜子和豆类等食物居多。
三、2、按异物的来源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异物。内源性异物即内生性异物,因呼吸道炎症、出血等而出现的伪膜、干痂、血凝块、脓性分泌物及肿瘤脱落栓子等,成为异物之前是人体的一部分。外源性异物泛指经口腔、鼻腔等吸入的各种外来物,临床上最多见。
分析其原因:① 异物的种类与当地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花生米、瓜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食品,尤其是在农村,家长经常主动喂食或经常放置在小儿可触及范围内。② 异物本身性质:花生米或瓜子质地较硬,小儿的咀嚼功能不健全,不能将其充分咀嚼,经常是大块的吞咽,加之喉反射功能差,容易误呛并阻塞呼吸道。③ 大多数家长对异物缺乏防范意识,主动给小儿喂食花生米、瓜子等。④ 家长对小儿的看管不够。植物性异物如花生、豆类等因含有游离脂肪酸,对粘膜刺激性大,可发生弥漫性炎症反应,使粘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临床上称为“植物性支气管炎”。其余异物对组织刺激不及植物性异物,长时间存留可引起局部肉芽增生。在日常生活中,婴幼儿家长应增强异物防范的意识,并且将可能造成异物的食物及物品置于婴幼儿可触及的范围之外,尽量避免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发生。
有研究显示,5岁以内患者以有机异物为主,可能由于过早给小儿进食坚果类食物,不能完全将坚果类食物嚼碎,而且喉头保护性反射功能不健全,在进食时更容易将这类食物误吸入呼吸道。6岁以上患者以无机异物为主,可能是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儿童经常口含异物玩耍、嬉戏、学习,稍有疏忽不慎误吸入气管、支气管内,而且这类患者误吸异物后因害怕老师或家长的责备,故意隐满病史,造成临床诊治时发生误诊误治,延误病情,不能减缓患者病痛,增加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因此临床医生诊断时应详细询问病史,消除患者紧张心理,尤其是对长期阵发性咳嗽,反复积极抗炎对症治疗无好转及病情迁延者,耐心询问病史,从而尽早诊断,尽快取出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本文是张军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