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龄不是口腔癌治疗的禁区
《白鹿原》原著作者73岁的陈忠实先生罹患舌癌不幸去世,甚为可惜。目前,舌癌的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70%以上。
需要手术的高龄患者往往因其合并多种疾病多,身体虚弱,治疗难度大,医疗风险高,患者及家属配合度差,一直是医疗界面临的一个难题。
家住广州92岁的王奶奶(化名)身体一直硬朗,但春节后发现左舌边缘起了个小泡,疼痛十分明显,尤其到了晚上更是疼的难以入睡。家人以为她“上火”了,搞了些偏方涂在伤口上,治了一个月不见好转。而且,泡越起越大,舌头慢慢都不听使唤了。家人这才意识到病情严重,带着王奶奶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医。接诊的杨朝晖教授通过病理检查发现,王奶奶原来是患了舌癌,需要手术治疗。家人一听,犯了难,这么大年纪做舌癌切除手术行吗?了解到家属的疑惑,杨教授建议王奶奶先做身体检查,再进行评估。检查发现,王奶奶不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而且心脏功能轻度不全。针对王奶奶的病情,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专家会诊。专家们经研究一致认为,王奶奶虽然高龄且患有多种疾病,但目前的情况是可以接受手术治疗。为此专家们制定了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杨教授将王奶奶的病情和专家的会诊意见,与家属进行了沟通。家属们与王奶奶商议后,决定手术治疗。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杨教授、张大明博士手术团队仅用2小时便完整地切除了舌癌病灶和颈部淋巴。术后,王奶奶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已能下床活动,还可自己进食流质,一周便康复出院。
杨朝晖教授说:既往高龄患者的外科治疗视为禁区,加之患者家属认为可能投入医疗费用高,医疗风险大,使原本许多可以医治的疾病而放弃治疗。目前,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广州居民健康水平综合指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居民平均期望寿命提高到了81.34岁。高龄患者的疾病诊治已成为全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幸好,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国家大病医保政策的全面实施,高龄患者的就诊率和治愈率显著提高。孙逸仙纪念医院学科齐备,专家云集,完善的多学科会诊和治疗成为了高龄患者诊治的强有力支撑。当然,这也离不开患者家属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对于高龄患者的手术治疗,杨教授认为,在保证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的治疗方式。
口腔癌患者和家属往往担心术后无法进食和和讲话。对此,张大明博士介绍说:目前,国内外口腔癌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后确实暂时影响了患者的进食,但是对语言影响并不明显。针对患者术后进食困难,我科护理团队经过深入研究,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吞咽训练方法,使患者术后一周即可进食流质;一个月即可进食半流食;二个月已能进食固体食物。通过正确而有效的吞咽、语言训练,术后可以恢复至术前八成以上。张博士还说;最近,我科接诊了数名高龄口腔癌患者,部分患者术前即发现肿瘤已扩散至颈部多个淋巴结。这可能由于患者及家属发现病情后没有及时有效就医而采用“土”办法局部用药,激惹了肿瘤导致快速转移。张博士提醒,若发现口腔溃疡两周不愈,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本文是张大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