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人从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学术前沿

小儿药证直诀 【宋】钱 乙 脉治法

发表者:谭人从 人已读

卷上脉治法

一、小儿脉

脉乱不治,气不和弦急,伤食沉缓,虚惊促急,风浮,冷沉细。

(笺正)小儿在三岁以内,脉极难辨,故古人以食指三关脉纹为据,本节为风关,中节为气关,指头末节为命关,自虎口直上,在指内侧上廉,其脉纹仅见於风关一节,为病最轻;若透至第二节气关,为病较重,若直透至第三节命关,则病必危重,多不可治。视指纹法,须以医者左手,轻持儿掌,捺定期食指,而以右手大拇指头第一节内侧上廉侧面,轻轻自儿指端向虎口推之,以察其纹之色泽形相,不可以指面正中之罗纹推其指纹,昔人谓罗纹有火,恐惹动儿热,亦不可自其虎口向指头推去,小儿血气未定,向上一推,可使其纹暴长,直透关节。若辨纹之色,则紫色主内热,红者主身热,青者为惊,肝木动也,白者为疳,脾土伤也,若见黑色,即属不治,纹以隐隐不露者为佳,显明深色,病势必重,间有弯曲之状,亦当以色泽辨之,通行书中绘成种种图象,备尽奇形怪状,多是臆说,殊不不足据,此虽仲阳所未详,然大略如此,差可取证,亦治幼者不可不知之法。至三岁以上,即当兼察其脉小儿臂短,寸关尺三部不能容医人三指,则以一指按定关部,而即以此指左右展转,以兼察其尺寸两部,浮沉迟数,大小长短。形势主病,亦与大人无甚区别,但躯干短小,呼吸促而脉亦速,大率平人之一呼一吸,脉七至或八至为平,古必谓八至为平,十至为数,则稍为言之太过。仲阳此节辨脉当亦指三岁以上言之。

脉者是正气已散,故脉定状,大人得之,亦不可治,何论小儿气急则脉急,食伤则气滞,故脉且缓,惊则气浮,故脉之促急。促即促数之促,不必依脉及伤寒论辨脉,定为数中之一止,仲景伤寒论促脉条,本无歇止之意,故炙甘草汤一条,以结与代对举,一言其歇止之无定,一言其歇止之有定,并不以促与结对举,可知仲师本旨未尝以促为止。此高阳生之脉较胜於脉者,风是外感,於脉浮,冷为寒,脉沉细,虽寥寥数言,於寒热虚实各证,固已得其大略,此外仲阳所未言者,皆当以大人脉,推测求之可也。

二、变蒸

小儿在母腹中,乃生骨气,五藏六府,成而未全。自出生之後,及长骨脉五藏六府之神智也,变者,易也,又生变蒸者,自内而长,自下而上,又身热,故以生之日後三十二日一变,变每毕,即情性有异於前,何者,长生府藏智意故也,何谓三十二日长骨添精神,人有三百六十五骨,除手足中四十五碎骨外,有三百二十数,自生下骨,一日十段而上之,十日百段,三十二日,计三百二十段,为一遍,亦曰一蒸,骨之馀气,自脑分入龈中,作三十二齿,而齿牙有不及三十二数者,由变不足其常也,或二十八日即至长二十八齿,已下仿此,但不过三十二之数也,凡一周遍,乃发虚热诸病,如是十周,则小蒸毕也,计三百二十日,生骨气乃全而未壮也,故初三十二日一变,生肾生志,六十四日再变,生膀胱,其发耳与哬冷,肾与膀胱俱主於水,水数一,故先变生之,九十六日三变,生心喜,一百二十八曰四变,生小肠,其发汗出而微惊,心为火,火数二,一百六十日五变,生肝哭,一百九十二日六变,生胆,其发目不开而赤。肝主木,木数三,二百二十四日七变,生肺声,二百五十六日八变,生大肠,其发肤热而汗,或不汗,肺属金,金数四,二百八十八日九变,生脾智,三百二十日十变,生胃,其发不食,肠痛而吐乳,脾与胃皆属土,土数五,故第五次之变蒸应之,变蒸至此使全矣。此後乃齿生,能言,知喜怒,故云使全也,太仓云,气入四肢,长碎骨,於十变後六十四日,长其经脉手足受血,故手能持物,足能行立也。

经云变且蒸,谓蒸毕而足一岁之日也,师曰,不汗而热者,发其汗,大吐者,微下,不可馀治,是以小儿须变蒸蜕齿者,如花之易苗。所谓不及三十二齿,由变之不及,齿当与变蒸相合也,年状而视齿方明。

(笺正)变蒸之说,由来旧矣,外台引崔氏:小儿生三十二日一变,六十四日再变,兼蒸,九十六日三变,二百五十六日八变,又蒸,二百八十八日九变,三百二十日十变,又蒸,此小变蒸毕也;後六十四日又蒸,(千金作大蒸)蒸後六十四日又一大蒸,蒸後百二十八日又一大蒸,此大小蒸都毕也,凡五百七十六日乃成人。所以变蒸者,皆是荣其血脉改其五藏,(寿颐按,改字可疑,盖是滋长之意。)故一变毕,辄觉情态忽有异也,其变蒸之候,令身热脉汗出,目睛不明,微似欲惊,不乳哺,上唇头小白泡起如珠子,耳冷,尻亦冷,此其诊也。单变小微,兼蒸小剧,先期四五日便发,发後亦四五日歇。凡蒸平者,五日而衰,远至七日九日而衰。

当变蒸之时,慎不可疗及灸刺,但和视之,若良久热不已,可微与紫丸,热歇便止;

若於变蒸中加以天行温病,或非变蒸而得天行者,其诊皆相似,唯耳及尻通热,口上无白泡耳,当先服黑散以发其汗,热当歇,便就差,若犹不都除,乃与紫丸下之。(紫丸黑散方附後)巢氏病源谓小儿变蒸者,以长血气也。变者生气,蒸者体热。变蒸有轻重,其轻者,体热而微惊,耳冷髋亦冷,上唇头白泡起,微汗出;其重者,体壮热而脉,或汗或不汗,不欲食,食辄吐?

变蒸之时,目白睛微赤,黑睛微白,变蒸之时,不欲惊动,弗令傍边多人,变蒸或早或晚,依时如法者少也。(馀与外台相近,千金方即言之尤详,然大旨俱同,不备录,以省繁冗)颐案小儿变蒸发热,诚不可谓之病,盖藏府筋骨渐以发育滋长,斯气血运行之机,有时而生变化。大率体质孱弱者,变蒸之候较盛,气粗身热,食减汗多,或吐乳,或则渴饮,诸恙多具,此不当误认外感,妄投发散,静以俟之,一二日自然恢复原状;若体旺者,则未必皆然,或一日半日,稍稍不甚活泼,其最健全者。且绝无此等状态。

古人计日而算,太觉呆板,万不可泥。凡经此一度度蒸之後,声音笑貌。举止灵敏,皆进一步,其为气血增长,信而有徵,是以世俗共谓之长意智。仲阳此节,颇有语病,如谓儿在母腹,五岁六府成而未全,已非真理,又谓自下而上,第一次生肾膀胱,第二次生心小肠,则竟似达生之初,藏府原未完全,得无可骇,又谓水数一,火数二,木数三,金数四,土数五,则拘泥五行,执而不化,惟是宋、金、元、明之世,谭医之士,大都如此,固不必专责之仲阳一人。崔氏所谓荣其血脉巢氏所谓以长血气二语,最握其要,仲阳谓长骨脉藏六府之神智,浑而言之,颇得圆相。病原谓变蒸之时,或早或晚,依时如法者少,盖人之体质,万有不齐,其理如是。凡论生理病理,古籍中多以日计者,固亦略示以标准之意,而为之解者。必偻指而数,作算博士,则呆读古书,未免可哂。

附录紫丸方。外台引崔氏(外台秘要三十五卷)

代赭石赤石脂(各一两)、巴豆(三十枚去心皮煎)、杏仁(五十枚去皮尖熬)右四味,捣代赭等二味为末,巴豆杏仁别捣如膏。又内二味,合捣三千杵,自相合,若硬,入少蜜更捣,密器中盛封之。三十日儿,服如麻子一丸,与少乳汁,令下喉,食顷後与少乳,勿令多,至日中当小下,热除,若未全除,明日更与一丸。百日儿服如小豆一丸,以此准量增减也。小儿夏月多热,喜令发疹,二三十日,辄一服甚佳。此丸无所不治,代赭须真者,若不真,以左顾牡蛎代之,忌猪肉芦笋。

寿颐按巴豆入药,古人皆曰熬,盖其毒在油,熬黑以去其毒也。

近世则研细,纸包压净油用之,尤佳,此是後人制法之巧於古人者。

附录黑散方。外台引崔氏(外台秘要三十五卷)

麻黄(一分去节)、大黄(一分)、杏仁(二分去皮尖熬令变色)右三味,先捣麻黄大黄为散,杏仁别捣如脂,乃细细内散又捣,令调和讫,内密器中。一月儿服如小豆大一枚,以乳汁和服之,抱令得汗,汗出,温粉粉之,勿使见风。百日儿,服如枣核,以儿大小量之为度。

(笺正)此二方皆是古法,所服甚少,故不为害。然温病发热,究非发表一法所可无投不利,此读古书者,不可拘守成法者也。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6-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