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控制小儿肾病综合征,综合措施最有效
对于肾病综合征,首先大家要弄清楚一个概念,所谓肾病综合征,其实不是一种简单的疾病,而是由一组由多种原因包括慢性肾炎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严重水肿、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因此它和“发热”、“贫血”等名词一样,不能被用作疾病的最后诊断,多需要后续的肾脏活检等相关检查再进行明确诊断。目前,医生主要根据本病的典型表现,即大量蛋白尿(每日>3.5g/1.73m2体表面积)、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高脂血症等进行诊断。由于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很大程度上是大量蛋白尿的后果,因此诊断的标准以大量蛋白尿为主。
肾病综合征首选激素治疗
对初次确诊的儿童,临床上常以足量激素如泼尼松进行治疗。一般应用激素后7~14天内多数患儿开始利尿消肿。应用激素尽管有某些副作用、且尚未解决复发问题,但临床实践证明激素仍是目前能诱导蛋白消失的有效药物,并作为肾病综合征的首选药。
目前国内多采取的治疗方案是:沷尼松每日2mg/kg(总量不超过60mg),分3次口服。若4周内尿蛋白转阴,则转阴后至少巩固2周开始减量,改为隔日2mg/kg晨顿服,继用4周,以后每2~4周减2.5~5mg,直至停药,疗程6-12个月。对于复发病例应延长隔日服药的时间;复发2次以上或难治性肾病和/或激素副作用严重者,可加用或换用免疫抑制剂。
运用激素治疗,必须强调规范,开始治疗时应足量,分次服用,尽快诱导尿蛋白转阴;维持治疗时间不宜过短,应待病情稳定再停药,以减少复发。
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好
毋庸置疑,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在短时间内能有效的消除症状,例如尿蛋白、潜血转阴等。但要说明的是激素治标却不能治本,单纯的堵蛋白、堵潜血只能暂时的控制病情,却未针对病因——受损的肾脏组织进行治疗。因此,激素治疗肾病综合症是“治标未能治本”,这是其容易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如果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结合中医药以健脾补肾,根据激素治疗前期、治疗间期和停药后期等不同阶段制定出肾综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从病理损伤的修复以及肾脏整体调理入手,不仅提高了疗效而且可大大减轻激素的副作用。
开始大剂量使用激素阶段,由于激素为阳刚之品,服用时间又长,可出现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患者多有颜面潮红、五心烦热、口舌干燥、多食易饥、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以及容易出现外感等症状,按中医辨证多为阴虚火旺,治疗当宜滋阴降火,选用旱莲草、生地、女贞子、枸杞、龟版、知母、黄柏等。中西药合用既能减少大剂量激素的不良反应,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提高缓解率。
在激素减量阶段,当激素撤减至一定量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质激素撤减综合征,患者将逐渐出现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少气懒言等气虚,甚至畏寒肢冷、纳少便溏等阳虚的表现,意味着证候向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转化。此时应在继续使用滋阴补肾药的同时,适当加入补气温肾药物如菟丝子、仙灵脾、锁阳、巴戟天、肉苁蓉等。
激素减至维持量时,副作用已经较小,但病情常常在此时因外感等因素而复发,此时患者阴虚表现逐渐消失,而肾元亏虚,卫外不固。治法应以益气固肾、健脾活血为主。可酌加补气药如党参、黄芪等及丹参、当归、益母草等活血化瘀之品。加用这些中药,可提高免疫力,增强疗效,促进体内肾上腺皮质分泌和减轻激素撤减综合征,能减少反跳现象和帮助巩固疗效。
日常调护阶段,肾病综合征患儿病久正虚,均有不同程度的气虚、血瘀表现,或因使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致体质较差,抵抗力低下,气虚卫外不固,此时若不慎感受外邪,则更易反复不愈,诱发或加重病情。故肾病综合征患儿应长期补益脾肾,益卫固表,提高机体免疫力。
肾病综合症能治好吗?
肾病综合症预后的个体差异很大。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
病理类型:一般说来,微小病变型肾病和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预后好。研究表明,5 岁前发病的患儿超过90%病理类型为微小病变型,患儿对泼尼松治疗敏感。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的到来,身体免疫力逐渐增强,疾病复发的机会越来越少,因而许多孩子的预后是不错的,临床约有54%的儿童肾病综合症可完全缓解。如能坚持 3~4 年不复发,则终生治愈的可能性高达 95%。
而在青春期发病的患儿,则其病理类型为微小病变型的可能性下降了20%~30%,但病理类型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风险增加了30%,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则只有20%~30%表现为激素敏感,且25%~62%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儿在发病5~10年后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因此发病年龄越大,激素抵抗的风险就越高,预后越差。
血尿:血尿不明显的属肾病综合症1型,病理上多为微小病变病或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预后较好;明显血尿的属肾病综合症Ⅱ型,预后不佳。
蛋白尿:选择性蛋白尿是指肾小球病变较轻时,只有中小分子量的蛋白质从尿中排出,而大分子量蛋白质排出较少。选择性蛋白尿表明病变轻,预后较好,而如果早期就有严重蛋白尿者,如非选择性蛋白尿,肾功能衰竭出现较早则预后差。
此外,早确诊,早治疗,对激素是否敏感等都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家庭护理相当重要
肾病综合征患儿的家庭护理相当重要。否则,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感冒,都可能会使患儿原先很好的疗效前功尽弃,转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更严重的还可能合并重症感染而危及生命。
肾病综合征发病时,除高度水肿、并发感染者外,一般不需绝对卧床。病情缓解后活动量可逐渐增加。缓解3~6月后可逐渐参加学习,但宜避免过劳。缓解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孩子不宜劳累。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差,从医院回到家会感到很新鲜,容易玩得过累,睡眠不足,家长要特别注意安排好孩子的作息时间,尽量得到充分的休息。
第二,小孩衣服不宜久穿不换。感染常是诱使肾病复发的原因。经常洗澡换衣,保持皮肤清洁,可防止皮肤感染。
第三,患儿不宜去公共场所。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不带孩子去商店、影院等公共场所。注意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预防感冒。
第四,不宜随便减量或停药。家长要督促孩子按时按量服药,切不可随意减量和停药,以免造成病情反复;在儿童预防接种时,家长一定要与接种医生说明孩子的身体情况,因为临床上有的孩子在接种疫苗后会出现疾病复发的现象。
饮食调理不可忽视
肾病综合征的饮食必须针对患者具有大量蛋白尿、水肿、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的特点,进行调理。
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好多人都认为,既然肾病综合征有大量蛋白尿,身体肯定丢失了好的蛋白,所以一定要补充蛋白质,多吃些含蛋白质的食物。其实,这是一个误区。高蛋白饮食不但不能使肾病综合征患儿血中白蛋白浓度升高, 反而加重蛋白尿,损伤肾功能。因此,建议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一般肾病综合征患儿推荐用 0.8~ 1.0g每公斤每天蛋白饮食, 其中动物蛋白占 2/3,植物蛋白占 1/3。
饮食要注意低盐 一般水肿严重和血压高要忌盐。平时食盐量不超过2~3g,不再另食其它含盐食物。此外,高度水肿和/或少尿患儿应适当限制水量。
限制脂肪摄入 肾病综合征患儿常伴有高脂血症,因此限制动物脂肪是有益的。特别对富含胆固醇的食品(如鱿鱼、虾、蟹、肥肉、蹄筋、动物内脏等),应予控制。
足量的碳水化合物 每日应供给足够的热量,以保证蛋白质的充分利用。
总之,肾病综合征在进行肾活检等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的基础上,规范运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配合中医药辅助治疗,加之家长对日常生活饮食方面和护理的重视,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本病是可防可控的,相当部分患儿可以达到完全的缓解甚至治愈。
本文系袁斌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袁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