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乙型肝炎的自然转归如何?
急性乙肝需要住院治疗,超过90%的患者经过合理治疗能够康复,少于10%的患者会转为慢性肝炎;个别出现重型肝炎的患者,如果能够恢复,大多数会遗留肝硬化,需要专科医生进行长期或终生管理。
慢性乙型肝炎多数来自新生儿期感染。先后经历“大三阳“、“小三阳”和“恢三阳”三个阶段。其中,“大三阳”先是“健康携带”,具体时间因人而异,然后进入“活动性肝炎”,出现反复或持续性肝炎活动;“活动性肝炎的”不良结局是,约50%左右的患者将出现肝硬化,约25%的患者发生肝脏失代偿;“活动性肝炎”的良性结局是,进入“小三阳”阶段。
“小三阳”先是“静止携带”,表现为肝炎活动停止,受伤的肝脏得以修复,包括部分已发生肝硬化的患者,具体时间也因人而异,然后再次进入“活动性肝炎”,出现反复或持续性肝炎活动;再次“活动性肝炎”的不良结局仍然是,约50%左右的患者将再次出现肝硬化,约25%的再次发生肝脏失代偿;再次“活动性肝炎”的良性结局是,慢性肝炎进入“恢三阳”阶段。
“恢三阳”通常被认为乙肝已经痊愈,其实不然,多数专家认为应称之为“临床痊愈”。进入“恢三阳”的患者,通常表现为持续性肝炎活动停止,受伤的肝脏得到良好修复;但是,使用强效免疫抑制剂或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或性甾体激素,可能导致肝炎活动。
无论“大三阳“或“小三阳”或“恢三阳”患者,如果已发生不可逆转的肝硬化,可能导致持续存在或进行性门静脉高压,并且每年有5%-10%的机会走向肝细胞癌;其不良结局是出现慢性肝脏失代偿。
肝脏失代偿即肝脏的功能不能有效支持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无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均可导致肝脏失代偿,属于终末期肝病,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主要原因。肝脏相关不良事件指导致死亡的直接医学事件。肝脏相关不良事件包括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的腹水形成、自发性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肺综合征、肝肾综合征等。
通常认为,“肝炎活动”是导致肝脏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但也须警惕,不可逆转的肝硬化也是导致肝脏不良事件的潜在因素。慢性乙型肝炎及其所致肝硬化的自然转归机制仍在探索之中。自觉接受专科医生管理是预防发生肝脏不良事件最基本的措施,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选择合适的干预策略。
本文系张占卿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张占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