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崎病的抗凝治疗相关知识
1: 出现什么情况需要调整阿司匹林的剂量或换药?
阿司匹林的用量一般在急性期用中剂量,起到抗炎和抗凝的效果,为每天80~100mg/kg,分3~4次服用,待病情控制后改为抗凝量,即小剂量,每天3~5mg/kg。如果孩子发生冠状动脉巨瘤(>8mm),需加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服用华法林的病人一定要在医生的监测下,根据凝血功能调整使用剂量。
2: 什么时候需要加服潘生丁?服用剂量如何计算?
潘生丁又称双嘧达莫,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川崎病人的亚急性期和恢复期部分病人的血小板会明显升高,甚至可达450~1500*10^9,服用潘生丁可辅助阿司匹林共同抗凝,预防心肌缺血发生。使用剂量为每天3~5mg/kg,分2~3次服用。
3: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是否会有什么副作用?如何监测?
阿司匹林主要的副作用有胃肠道不适,罕有消化道出血和穿孔。最好不要空腹服药,并注意观察孩子大便情况,如有黑便、血便及时到医院检查。其次由于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服用阿司匹林孩子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少数孩子可观察到小腿有瘀斑样皮疹,家长要在服药期间注意看护孩子,尽量避免碰撞或跌跤。出血不止的孩子及时送医院。另外少数孩子会发生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水肿,瘙痒症,哮喘等需换用其他药物。极罕见有一过性肝损害伴肝转氨酶升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4: 孩子是否需要终身服药?停药的标准是什么?
川崎病的孩子如无冠状动脉病变需要服药6~8周,有冠状动脉病变者需要服药至病变恢复正常,并且无心肌缺血的表现。冠状动脉巨瘤等病变严重难以恢复正常者往往需终身服药。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