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功志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微创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发表者:吴功志 人已读

自1967年Porstmann等首次报道经心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以来,利用介入性方法治疗其他心内缺损,如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以及肺动脉瓣狭窄(PS)、动脉导管未闭(PDA)等已有近30年的历史。1974年King及1977年Rashkind成功实现了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封堵术。1992年,Cambier首先报道应用弹簧栓子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取得成功。进入21世纪,由于技术的推广,先心病介入治疗蓬勃发展,特别是Amplatzer封堵器的应用,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操作方法简单可行,治疗结果达到较理想的水平。先心病介入治疗范围不断扩大,治疗的数量迅速增加。

我院心胸外科常规开展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有: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肺动脉瓣成形术及冠状动脉瘘封堵术。以下就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作简单介绍。

1.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

介入治疗已成为动脉导管未闭治疗的首选方法。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且操作最简单的是Amplatzer法封堵器封堵,任何类型的动脉导管未闭,体重4kg以上,无阻力型肺动脉高压,均适合做介入治疗。导管直径在1mm以下的病人可考虑用弹簧圈封堵,导管直径在2mm以上的可考虑封堵器治疗。

2.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

Amplatzer房间隔关闭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适于关闭继发孔型ASD的装置,它由具有自膨胀性的双盘及连接双盘的腰部三部分组成。有关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缺近年来发表的文章很多,积累的经验也最为丰富。资料表明,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技术成功率高及封堵效果好等优点。因此,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推广。

3.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

室间隔缺损(VSD)约占先心病的20%。根据解剖部位,适合行介入治疗的室间隔缺损是肌部缺损和膜周部缺损。1998年以来,Amplatzer肌部和膜周部封堵装置相继研制成功,因其具有体积小、可回收、可重置、封堵完全、并发症少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并逐步取代了其他类型的封堵器。随着国产VSD封堵器广泛应用,其费用也将大幅度降低,使得应用VSD封堵器治疗VSD的前景更加广阔。

本文系吴功志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吴功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6-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