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倪连松 三甲
倪连松 主任医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诊治中的注意事项

1723人已读

2016-04-26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

哪些患者需要采取降尿酸治疗措施呢?

具备下面这些情况的任何一种都需要开始降尿酸治疗:

1.血尿酸≥420μmol/L(男)或≥360μmol/L(女),同时合并心血管疾病或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

2.尿酸≥420μmol/L(男)或≥360μmol/L(女),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经3个月生活方式干预血尿酸仍不达标的;

3.尿酸≥540μmol/L,不管有无心血管危险因素均开始降尿酸治疗;

4.痛风急性发作缓解2周后;

5.痛风急性发作,足量抗炎治疗同时;

6.慢性关节炎抗炎治疗同时。

准备开始降尿酸治疗前需要做哪些检查?

1.HLA-B5801基因筛查:此基因阳性发生别嘌醇超敏反应的几率大,因此打算应用别嘌醇降尿酸治疗前需要查HLA-B5801基因,一旦阳性不能服用别嘌醇;

2.泌尿系B超:明确有无泌尿系结石及多囊肾、马蹄肾、较大肾囊肿、肾积水等,一旦有这些情况不适合服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如苯溴马隆;

3.肝肾功、血脂、血糖:指导降尿酸药物的选择和用量,同时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伴发疾病,如血脂异常、糖尿病、脂肪性肝炎等;

4.尿常规:有无蛋白尿、血尿、低比重尿及了解尿pH值,观察有无肾脏损伤及是否需要服用碱化尿液的药物;

5.24小时尿酸排泄量或尿酸排泄分数:进行高尿酸血症的病因分型,决定是选择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还是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6.测血压:协助诊断是否合并高血压或者原有高血压控制情况,指导降压药物的选择;

7.血常规:了解是否存在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及减少的程度,指导降尿酸药物的选择;

8.关节的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磁共振、双源CT、超声等,明确关节及骨骼的损伤程度,痛风石沉积的部位、体积及治疗后的变化。

服用降尿酸药物血尿酸正常后是否还需要继续用药?

高尿酸血症和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是一样的,只能控制不能根治。降尿酸治疗相对要比降糖、降压治疗简单一些。降尿酸药物起效快,一般用药3——5天血尿酸就会下降,但停药后血尿酸会在短时间内再次升高,因此为了预防痛风的急性发作及高尿酸的靶器官损伤,降尿酸治疗如降压、降糖治疗一样需要长期进行,甚至终身治疗,维持血尿酸长期稳定达标是降尿酸治疗的关键。

降尿酸治疗的目标是什么?

1.尽可能减少痛风急性发作,减轻痛苦;

2.防止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慢性并发症,如关节破坏、肾功能不全等,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3.实现血尿酸达标:血尿酸<360μmol/L是所有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的初级目标;有痛风石的患者血尿酸目标为<300μmol/L;血尿酸低于240μmol/L更有利于痛风石的溶解;

4.防止高尿酸血症对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糖、血管内皮、脂肪肝、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降尿酸药物有哪些?

目前降尿酸药物主要有3类:

1.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抑制尿酸合成过程中的黄嘌呤氧化酶,从而减少尿酸的生成,降低血尿酸,主要有别嘌醇和非布司他(优立通)。另外还有一些正在研制尚未用于临床的药物,如奥昔嘌醇、托洛司他、BCX4208。在2012的ACR痛风治疗指南中把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作为A级推荐,也就是痛风、高尿酸血症治疗首选,尤其是痛风性肾病患者降尿酸治疗的首选。

2.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促进尿酸从肾脏排泄从而降尿酸。主要有丙磺舒和苯溴马隆。

3.促进尿酸分解的药物:我国还没有用于临床。目前国外用于临床的药物有拉布立酶、培格洛替酶。

作为指南一级推荐的非布司他药物该如何正确服用呢?

从40mg开始服用,每2~4周复查尿酸,如血尿酸不达标加量到40~80mg,常用量为40~120mg。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不需要减少剂量,国内由于上市时间短,对于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经验不足。但国外的研究显示,非布司他用于治疗重度肾功不全安全有效,可能需要适当减少用量。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倪连松
倪连松 主任医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