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血压检测方法和设备
临床问题:血压检测方法和设备如何推荐?
推荐意见
- 测量设备:
- 测量方法:
推荐成人采用经过标准化方案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1B)。
(1)测量血压前安静休息3~5 min,测量时坐在带有靠背的椅子上,双足平放于地面,两腿勿交叉。上臂平放于桌面,血压计袖带中心保持同心脏水平(1D)。
(2)选择合适的袖带(气囊长度为臂围的75%~100%,宽度为臂围的37%~50%,袖带气囊宽12 cm、长22~26 cm 可满足大多数成人)进行血压测量,上臂围>42 cm 者可选择腕式电子血压计(1B)。
(3)测量血压的上臂应充分暴露或只覆盖单层衣物(勿挽袖子),袖带下缘置于肘窝上方2~3 cm(1C)。
(4)每次测量血压至少获得2 次血压读数,每次间隔1~2 min,取2 次读数的平均值;若第1 次与第2 次血压读数的差值>10 mmHg,建议测量第3 次,取后2 次血压读数的平均值。首次测量血压时应测量双上臂血压,以血压高的一侧为准(2C)。
(5)推荐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采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每次测量至少获得3 次血压读数,取3 次血压读数的平均值(1C)。
推荐意见说明
准确测量血压是高血压筛查、诊断及管理的基础,选择合适的血压测量设备和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对于准确测量血压至关重要。由于汞污染问题,汞柱式血压计已逐步被电子血压计取代。与汞柱式血压计相比,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的准确性已通过2018年医疗器械促进协会/欧洲高血压学会/国际标准化组织(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Medical Instrumentation/EuropeanSociety of Hypertension/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Standardization,AAMI/ESH/ISO)血压计通用标准的验证,因此推荐采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
国内外大部分指南建议测量血压前30 min应避免剧烈运动,勿吸烟,勿饮酒和咖啡,排空膀胱。系统评价结果也显示,患者在测量血压前剧烈运动、吸烟、饮酒、摄入咖啡因和膀胱充盈等均会影响血压测量的准确性。
关于血压测量的时间,目前尚无对测量血压前休息3~5 min和5 min比较的直接证据。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显示,测量血压前休息2 min与5 min测量的血压差值在±2 mmHg以内。为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工作效率,本指南建议测量血压前休息3~5 min。同时,测量血压时将患者上臂平放于桌面,血压计袖带中心保持同心脏水平。
袖带气囊的长、宽均会影响血压测量结果,目前指南均建议根据臂围选择合适的袖带。一般成人选择宽12 cm、长22~26 cm的袖带即可。但对臂围>42 cm的肥胖高血压患者,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以合适袖带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为参照,腕式电子血压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敏感度0.92,95%CI0.64~0.99,特异度0.92,95%CI 0.85~0.97)优于不合适袖带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敏感度0.73,95%CI0.67~0.78,特异度0.76,95%CI 0.69~0.82)。
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袖子过厚或挽起袖子测量血压会高估血压值,而上臂只覆盖单层衣物测得的血压值与暴露上臂测得的血压值无明显差异[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 =0.59 mmHg,95%CI-0.11~1.30 mmHg]。
关于血压测量次数,有指南推荐若前2次血压测量值相差>10 mmHg,则需要测量第3次。研究显示3次血压读数的平均值略高于后2次血压读数的平均值,但差异可忽略不计,2种方法诊断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3.6%和33.5%。考虑临床实践的便捷性,本指南推荐取后2 次血压读数的平均值。
房颤患者患高血压比例约为80%。由于房颤患者的每搏心肌收缩及心室充盈不同,导致每搏输出量不同,从而增加了血压变异性。目前无论房颤还是高血压相关指南均未对其测量血压及校准方法做出明确推荐。研究显示房颤患者采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3次血压取平均值能够减少因心律不规整导致的测量误差。-
转载自《CK医学-陈康》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