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彭旭
彭旭 主任医师
辽宁省妇幼保健院 小儿外科

宝宝便血 隐藏的疾病真不少

3903人已读

儿童从出生到成年,任何年龄段都可以出现便血的情况。一般情况下,便血量不会太多,,表现为粪便带血或全血便,呈鲜红色、暗红色或柏油状。量多少不等,可以伴有粘液或脓液。少数便血可以短期内大量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或严重的贫血。

小儿便血的病因可以是直肠本身的损伤或疾病。如,直肠息肉、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痔、炎症等。更多见于下消化道疾病,如:消化道息肉、憩室、先天性肠管畸形、肠肿瘤以及小婴儿常见的肠套叠等。另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像全身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维生素K缺乏、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痢疾和肠炎、中毒,寄生虫等有时也可以引起血便。

下面就介绍一些小儿外科常见的消化道本身的疾病引起的便血:

1.小儿急性肠套叠

小儿急性肠套叠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发于春、秋季病毒、细菌活跃期。从出生到学龄期均可发病,婴幼儿多发。常见于肥胖健壮的2岁以内婴幼儿,为突然发病。肠套叠可致腹部绞痛,表现为原先安静的患儿突然出现明显烦躁不适,可有全身强直。双腿向腹部屈曲,表情痛苦,症状突发突止;无法表达的小婴儿则出现阵发性哭吵,发作间隙表现正常或安静入睡。随着病情进展,腹痛间歇可出现淡漠、嗜睡。常见呕吐,开始为不消化食物,继而吐胆汁样物,呕吐后可有全身扭动,屏气表现。肠套叠初期,患儿排出少量正常粪便,后期粪便中出现血迹,随之因肠缺血坏死而排暗红色血块或果酱样大便。

病因:小儿急性肠套叠的病因大部分是由于病毒、细菌感染导致的肠道功能紊乱的后果,少部分是由于先天性肠管畸形、肿瘤等腹部器质性病变引起。

症状持续时间越长,出血量越大。梗阻时间过长的患儿可能出现脱水及菌血症,导致心动过速和发热,偶见低血容量性或感染性休克。治疗不及时可致死。

治疗上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就诊及时的患儿绝大多数都能经过保守治疗治愈。一部分就诊较晚的病儿需经手术治疗才能治愈。由于腹部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肠套叠也需手术解决原发病才能治愈。

2.肠息肉

小儿肠息肉绝大多数位于结肠和直肠内,80%为单发,4-7岁多见,男孩多于女孩,表现为少量或中等量反复多次无痛性便血,成形大便表面带血,便条表面可以有纵沟,也可以血和大便混合在一起,伴有粘液。个别患儿在便后可有红色带蒂肿物脱出肛门外,便后自行缩回入肛门。直肠息肉肛门指针有时可以触及。

临床怀疑有肠息肉的患儿可以行结肠镜检查,检查时如果发现息肉可以同时切除。疗效确切,技术成熟。

3.痔和肛裂

婴儿痔较少见,年长儿可见内、外痔或混合痔。有时可有大量便血。肛裂患儿表现为便秘、排便痛苦,便条干燥,便后有鲜血滴出、便纸上有鲜血,同时伴有肛门疼痛。患儿畏惧排便。外观检查可以见到肛门裂口。长时间肛裂可以引起前哨痔。

治疗上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排便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杜绝小食品和饮料。必要时可口服缓泻剂。儿童期一般不主张喝蜂蜜通便。

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1岁以上儿童建议坐便盆排便。

4.先天性肠管畸形

包括梅克尔憩室和肠重复畸形。可以突发大量便血以致失血性休克。同时可以伴有腹部包块,肠梗阻。肠穿孔引起的腹膜炎等表现。

此病一经确诊,就需要外科手术才能治愈。

5.出血坏死性肠炎

患儿一般有烦躁、高热、腹痛、腹胀和淘米水样的腹泻伴有腥臭味,同时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甚至休克。

总之,小儿便血病因复杂,表现多变。如果发现小儿有便血发生,均需要到医院查明原因,正确处置,以避免不良后果。

彭旭
彭旭 主任医师
辽宁省妇幼保健院 小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