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长激素治疗过程中常见问题
一、听说激素对人体很不好,所以我很顾虑?
1.人体内有许多激素,它们的分泌部位不同,生理作用也不同。您所说的激素是由肾上腺素皮质分泌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他会造成人身体一些不良作用。而生长激素是由人脑垂体分泌的,是人体内唯一使骨骼线性生长的激素,是自身所固有的,非异性蛋白。
2.您的孩子正是由于自身所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或可能活性不好(目前医学水平还检测不了GH的活性)。所以要替代治疗。
3.基因重组的生长激素,尤其是水剂与人体天然分泌的GH蛋白质结构完全相同。由于它不是一种异体蛋白,所以应用安全。
二、如何看待生长激素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
生长激素是一种非常安全的药品
①首先从用药历史来说,国外早在50-60年代就开始应用了,我们国家是从85年后才开始使用,不管用的早还是用的晚,大家都对它的副作用是非常关注的。从国外的一些临床研究和国内的一些临床应用来说,总体是非常安全的,到目前为止没有看到不良反应报道。
②我们人体本身也会分泌生长激素,这种激素主要作用就是促进我们机体的生长和新陈代谢。如果生长激素缺乏,不及时补充会有很多的危害,不仅会引起矮小,也会引起骨质疏松、肌肉、性腺发育不良,易衰老、易高血脂、易患心血管疾病和代谢异常。
③欧洲小儿内分泌学会经过30年大量的临床观察,于1993年正式宣布重组人生长激素在应用于常规替代治疗中具有非常良好的安全性。
三、生长激素治疗会导致手足变大吗?
生长激素可能造成患儿手掌增长:手掌变大需区分是手掌骨骼变长或手掌外形增大。
1.手足骨骼变大,是生长激素的正常作用。研究显示,在线性生长加速中,各部分骨骼生长是不同步的,如下肢,先是足长生长的加速 ,继之为小腿、大腿,最后才是脊柱。
2.手足外形变大,还应考虑是否由于皮下水肿导致,有无伴随其他水钠潴留症状。若是水钠潴留导致,生长激素需减量。
四、生长激素治疗是否会导致肢端肥大症?
在矮身材儿童进行生长激素治疗不会导致肢端肥大症发生
1.肢端肥大的原因是由于垂体某些原因如肿瘤等,使生长激素异常分泌,往往是超过生理分泌量的百倍或千倍,且骨骺已经闭合或即将闭合才会造成。
2.在使用生长激素过程中,生长激素的剂量为最小的有效剂量,所以不会造成肢端肥大。
五、生长激素治疗会加快骨龄吗?
生长激素是体内唯一促进骨骼线性生长的激素,且同时不促进骨骺成熟,这已经被多年的临床应用所证实。国内外医疗机构及文献资料中也有相关报道生长激素治疗不会加快骨龄。
六、什么时候可以停止生长激素治疗?
1.在临床中,常以患儿的靶身高作为指标来决定疗程;或以生长速率≤ 2.5 cm/y,或以骨骺基本融合作为以促生长为目的的生长激素疗程。
2.对于生长激素缺乏症 儿童,在停用生长激素促生长治疗后,需重新进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评价。若仍诊断为生长激素缺乏症,则需按照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治疗原则进行小剂量生长激素治疗。
七、生长激素治疗会影响孩子的生育吗?
生长激素治疗不会影响患儿的生育,相反具有使其生殖系统正常化作用
因生长激素是正常人体本身就分泌的,是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
生长激素具有协同促进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正常发展
对生育期的女性,生长激素有促进卵子成熟和排卵作用;对生育期的男性,生长激素有促进精子成熟作用。
生长激素缺乏症 儿童性发育往往滞后,对其进行生长激素治疗,可使这部分患者正常进入青春期。
八、生长激素会使孩子发胖吗?
首先应区分是患儿体重增加还是脂肪增加
生长激素是蛋白质,不是糖皮质激素,不会引起发胖,而且还有局部降脂作用。
需排除生长激素治疗导致的水钠潴留导致短期内体重异常增加 (如隐性水肿体重增加>500g/w),此时需密切观察是否有相关水钠潴留的症状
因生长激素促进合成代谢,身高增加的同时体重也会增加。
九、生长激素治疗时能预防接种吗?一般内科疾病治疗时可用药吗?
1. 生长激素 治疗时可以进行预防接种,因生长激素是正常人体本身就分泌的, 所以生长激素治疗时可预防接种;一般内科疾病治疗时可以同时用生长激素。
2.一般治疗感冒药物不影响生长激素疗效,其他内科疾病应至相应专科,征询专科医生的意见。
十、 生长激素用多长时间见效?
生长激素用3个月作为一个评估疗程,治疗满3个月要到医院复查身高、体重、甲功、IGF-I 和IGFBP3 水平、血糖、血胰岛素等,以便监测GH 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及时调整GH 治疗剂量。
十一、使用生长激素会不会抑制自身的分泌?
不会
1.因为首先您的孩子正是因为自己不能分泌或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所以才要外源性给予。
2.由于我们补充的仅仅为0.10-0.15IU/kg.d,是最小的有效剂量,所以不会形成负反馈作用而抑制自身GH分泌。
十二、每天注射麻烦,能不能口服?
生长激素是一种蛋白质,会被胃酸及肠液(碱性)所水解。目前还不能口服,只能注射。
本文是秦建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