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潘建荣 三甲
潘建荣 主任医师
泰州市中医院 消化科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65例

11960人已读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脘部灼痛、饱满、吐酸、恶心呕吐等综合征[1],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有较多研究,但尚缺乏理想治疗,易复发。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65例该病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次共128例,均为2002年4月-2008年9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人,均经纤维内窥镜检查而确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治疗组男42例,女23例;年龄18~65岁,平均40.5岁;病情2个半月~14年,平均4.91年;伴黏膜肠上皮化生214例。对照组男45例,女18例,年龄14~60岁,平均38.5岁;病情2个月~13年,平均4.78年;伴黏膜肠上皮化生13例。两组病情轻重程度差异均无(p>0.05),具有可比性。

1.2西医诊断标准

1临床症状:胃脘灼痛、胀满、泛酸,恶心呕吐②胃镜检查:证实为胃镜返流,并有胃部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出血者。③病理检查:证实为明显炎性细胞浸润,以及部分可见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

1.3中医辩证标准

1临床症状:主症;胃脘疼痛,胃脘胀满。次症:可兼有①烧心或胃脘烧灼感;②胸闷纳少、嗳气吞酸; ③胃痛攻窜两胁,甚及后背;④进食辛辣或遇恼怒忧思后加重或复发。舌脉:舌红、苔黄腻或黄、脉弦等。除主症及舌脉必备外,兼有两项次症即可。症状采用记分法,分无、轻、中、重四级,分别记0、1、2、3分。

2治疗方法

治疗用服用疏肝和胃降逆药,药用醋柴胡6g,炒枳实12g,制半夏10g,代赭石30g,陈皮15g,醋白芍15g,白术20g,蒲公英20g,甘草6g。加减:疼痛加入延胡索15g,川楝子10g;呕吐重者加竹茹10g;胃脘灼热,烦躁易怒,口苦,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加栀子10g,丹皮10g,蒲公英20g;嗳气加旋覆花(包)5g;反酸甚者加乌贼骨20g;腹胀加厚朴10g,大腹皮12g;便秘加大黄8g;脾胃虚弱加党参15g,黄芪20g;阴虚减制半夏,陈皮,加玉竹15g,太子参15g,南沙参15g;肝郁气滞加重川楝子量;糜烂出血加蒲公英20g,白及15g,三七粉(分冲)5g。西药予吗丁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g/次,每日3次,饭前15-30分钟口服;硫糖铝1.0g/次,每日3次;谷维素20/次,每日3次。对照组单用上述西药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每疗程间歇3-5天。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一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药物。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疼痛、烧心、嗳气等)、胃镜、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幽门螺旋杆菌的变化情况。

3 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①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判定。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减少≥70%,但<95%;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减少≥30%,但<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减少<30%。②胃镜及组织学疗效判定。痊愈:胃镜示胆汁反流消失,炎症消退或基本消退,病理复查胃黏膜大致正常或炎症好转达轻度;显效:胃镜复查胆汁反流减轻2级,炎症显著好转,黏膜轻度水肿,无糜烂,病理复查胃黏膜炎症呈轻度或炎症减轻2个级别,萎缩、肠腺化生重度减为轻度,或中度减为轻度;无效:胃镜复查胆汁反流无变化或增加,炎症无变化或加重,病理复查胃黏膜炎症无变化或加重,萎缩、肠腺化生无变化或加重。③幽门螺旋杆菌(Hp)的根除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2003年在安徽桐城制定的《幽门螺旋杆菌共识意见》[2],Hp治疗停药至少4周后复查组织学检查:取胃窦和胃体黏膜,经warthin-starry银染色,确认Hp阴性,13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以上两项均为阴性时可确定Hp根除。

3.2两组疗效比较

①两组临床证候比较:治疗组65例,痊愈25例,显效16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77%;对照组63例,分别为12例,10例,11例,30例,总有效率52.3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②两组治疗后胃镜疗效比较:治疗组65例,痊愈20例,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5.38%;对照组63例,分别为8例,18例,15例,22例,总有效率34.9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③两组治疗后病理疗效比较:治疗组65例,痊愈16例,显效14例,有效19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5.38%;对照组63例,分别为8例、7例、38例,总有效率为39.6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④两组治疗前后H p变化比较:治疗组65例,治疗前Hp阳性例数为34例,治疗后16例,根除率为52.94%;对照组63例,分别为40例,30例,总有效率为2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4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多见于胃或胆囊切除术后或幽门功能不全的慢性胃炎患者,基本病理改变为浅表性胃炎,也有萎缩性胃炎之改变者。现代研究显示:Hp感染是致病原因之一,西药常用吗叮啉治疗,此类药虽可促进胃排空,减少胆汁在胃内停留时间,减少胆汁和胰液分泌,但疗效并不理想。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祖国医学“胃痛”、“呕吐”、“胆瘅”范畴。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主受纳,以降为顺,脾主健运,以升为用。叶天士云“脾胃之病,其于升降二字尤以紧要。”本病涉及脾、肝、胆,以脾胃为本,肝胆为标,“本虚标实”。笔者正是以上观点为辩证依据,用扶正抑木,和胃降逆法,自拟疏肝和胃降逆汤,目的在于健脾和胃,调整气机,疏肝理气,以升降清浊之功,促使胃之通降功能恢复正常,使胆邪不致上逆。本方中柴胡轻清升散,疏邪透发,疏利肝胆气机。枳实善行气宽中,消胀除痞,与柴胡配伍,一升一降,共同调畅中焦运化之气机,亦可使胃肠收缩节律增加,使胆囊收缩,奥狄括约肌张力增加;制半夏、代赭石降逆止呕,消痞散结;陈皮、白术扶正健脾,理气和胃;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蒲公英清热解毒,杀灭Hp;诸药合用,扶正抑木,和胃降逆。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白术能通过肠管活动的调节作用,使肠紧张度增高而影响胆汁流向。枳实能促进胃肠蠕动,增高胃排空能力,与白芍、甘草合用,又可降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强幽门括约肌的功能,从而可控制胆汁反流。同时使用西药吗丁啉可增加胃窦部收缩,促进胃排空,减少胆汁在胃内停留时间,减少胆汁或胰液分泌;硫糖铝可在胃腔吸附胆汁酸和胃蛋白酶,并可刺激局部前列腺的合成,从而保护胃黏膜屏障,缓解临床症状。中西药合用,扬长避短,标本兼顾,疗效理当高于对照组。在服药同时还要注意饮食,调节情绪,适当锻炼,从而有利于康复,降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5-129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旋杆菌共识意识.2003.安徽桐城[J]胃肠病学,2004,9(1):46-47

潘建荣
潘建荣 主任医师
泰州市中医院 消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