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晓燕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肺癌的相关检查

发表者:斯晓燕 人已读

肺癌疗效得不到提高的主要障碍是诊断时病期已晚。在新增的非小细胞肺癌中,80%以远处播散转移或局部浸润为主要表现。尽管Ⅰ期肺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高达70%,但只有10%的患者能在早期阶段被发现。因此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至关重要。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是一个逐步渐变的过程。目前检查手段的不断进步使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了可能。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一些常规检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重要脏器的基本情况,各项影像学检查来评估肿瘤的情况。肿瘤确诊的金标准是病理学,因此需要行一些有创检查来获取细胞学或组织学标本。

胸部X片:这是常规体检中的基本项目。优点是经济、方便。缺点是密度分辨率低,密度低的小病灶及肺门区、纵隔旁、心后、近膈区等部位的病变难以显示。一些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胸部X片能否降低肺癌的死亡率是存在争议的。因此,对肺癌的筛查不能完全依赖体检时的胸部X片。肺癌的X线表现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中央型肺癌:多为一侧肺门类圆形阴影,边缘大多毛糙,有时有分叶;或为单侧不规则的肺门肿块;或为段、叶的肺不张,或同时有阻塞性肺炎并存,形成所谓“S”型的典型肺癌的X线征象。周围型肺癌:早期常呈局限性小斑片状阴影,边缘不清,密度较淡,易误诊为炎症或结核。若动态观察肿块增大呈圆形或类圆形时,密度增高,边缘清楚常呈分叶状,有切迹或毛刺等。

胸部CT:胸部CT消除了前后组织、周围结构的重叠干扰,密度分辨率高,能检出胸部X片不能发现的病灶。胸部CT的体位一般为仰卧位,平躺在检查床上。当行增加CT扫描时,需静脉注射造影剂,以帮助鉴别病灶与血管的关系,但有造影剂过敏应向医师反应。

低剂量CT:和常规CT相比,低剂量CT的优点在于降低了患者接受的放射剂量,同时对肺结节的检出也有较高的敏感度。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肺癌筛查的技术。权威的临床研究都表明低剂量CT能够早期发现肺癌,从而降低肺癌的死亡率。临床上还常用于小结节的随诊观察。

磁共振显像(MRI):MRI是通过对静磁场中的人体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中的氢原子受到激发而发生磁共振现象,当终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释放能量和产生MR信号,经过对MR信号的接受、空间编码和图像重建等处理过程,产生MR图像。人体2/3的重量为水分,但人体内不同器官和组织中的水分并不相同,很多疾病的病理过程会导致水分的变化,而水中就有氢原子。这是磁共振成像技术能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的基础。

MRI有以下几个优点:1、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对脑、膀胱、直肠、子宫、阴道、关节、肌肉等部位的检查优于CT;头颅MRI是目前发现肺癌头颅转移比较敏感的检查手段,特别是头颅增强MRI,可以发现一些小的转移灶。2、各种参数都可以用来成像,多个成像参数能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无需造影剂也可以显示心脏和大血管。增强MR血管成像可以提高肺癌纵隔及肺门受侵的诊断能力;3、通过调节磁场可自由选择所需剖面。能得到其它成像技术所不能接近或难以接近部位的图像。对于椎间盘和脊髓,可作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成像,可以看到神经根、脊髓和神经节等。不像CT只能获取与人体长轴垂直的横断面;4、对人体没有电离辐射损伤。

MRI的不足:

1、和CT一样,MRI也是解剖性影像诊断,很多病变单凭核磁共振检查仍难以确诊,不像内窥镜可同时获得影像和病理两方面的诊断;

2、常规扫描时间长,对胸腹部检查易受呼吸和心跳的影响。对肺实质、钙化的显示不如CT检查,因此很少用于肺部病变的检查。

3、由于强磁场的原因,体内有心脏起搏器等铁磁性物质及重症需要监护设备的患者不能进行此项检查。

进行MRI时,需要平躺在核磁机器中约20分钟,检查进行过程中会有一些噪声。如患者一般情况差,不能配合,或者有幽闭恐惧症的,不适宜行此项检查。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早期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成为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临床分期和随访的常规检查。骨显像根据骨骼局部血流量和骨盐代谢的情况,可发现早期骨骼病变,往往能比X线平片提前6个月发现病变。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时,先静脉注射放射性显像剂,目前最常用的是99mTc-MDP。静脉注射后,约5%显像剂被骨骼中羟基磷灰石晶体吸附和被未成熟的骨胶原结合,但显像剂不会聚集在其他脏器,因而可使骨骼显影。静脉注射2小时后浓聚于骨表面,在骨的半衰期约为24小时。磷酸盐在局部骨骼的聚集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局部骨骼的血流量越丰富,骨骼摄取显像剂越多;骨骼代谢旺盛的部位摄取显像剂也会增加,如骨骼生长中心、成骨病变和骨骼修复处。交感神经受损引起局部血流增加,骨骼局部摄取显像剂也会增加。骨显像在静脉注射显像剂2~4小时后进行全身显像,采集前位和后位两个体位。肺癌骨转移典型的表现为多发、非对称性、无规律的放射性浓聚。在骨显像报告上放射性浓聚显示为黑色的点。也有放射性摄取减低的病灶,呈“冷区”。其他疾病也可以引起放射性浓聚,如骨折、骨髓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骨代谢疾病、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等。手术对肋骨的损伤也可引起放射性浓聚,一般会持续6个月到2年,因此术后的患者判断骨转移时需要结合病史。骨显像约有10%为假阳性,所以只能作为骨转移的筛查,对骨显像阳性的部位再行X线平片、CT、MRI检查进一步证实。

PET/CT: PET/CT是近年来新开展的先进影像技术,是PET和CT的完美结合。PET是英文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的缩写,全称为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是把极其微量的正电子示踪剂注射到人体内,然后用特殊的体外探测仪器探测这些正电子核素在人体全身脏器的分布情况,准确地显示出人体各器官的生理代谢情况和解剖结构。最常用的正电子示踪剂是18F-FDG,它是将正电子核素18F标记在葡萄糖上,可准确反映体内器官、组织的葡萄糖代谢水平。多数肿瘤组织生长旺盛,葡萄糖代谢水平比正常组织高。PET/CT则是将PET和CT有机结合在一起,使用同一个检查床和同一个图像处理工作站,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可以同时反映病灶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形态结构,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PET/CT在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帮助确定肿瘤的活检部位、肿瘤的分期、指导放疗计划的制定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PET/CT有助于肺单发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原发性肺癌多表现为病灶部分或全部FDG异常浓聚,转移淋巴结可表现为单发结节或融合成团块状高浓聚灶。还可以鉴别肿瘤与阻塞性肺炎、包裹性胸腔积液。但PET/CT诊断肺癌也会存在假阳性,活动期炎症或是感染,如肺结核、曲霉菌病、炎性假瘤、肉芽肿等也会引起FDG摄取增加,而肺结核在我国是比较常见的,因此鉴别时需要谨慎。

PET/CT有助于肿瘤的准确分期。可以灵敏地检查出正常大小的转移淋巴结,发现传统分期未发现的局部和远隔转移,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开胸手术。

PET/CT还有助于检测肺癌的残留和复发。肺癌经过手术、化疗、放疗后往往形成纤维化、坏死及瘢痕组织,依靠CT、MRI等很难从形态学上与肿瘤的残留和复发进行鉴别。但PET/CT利用肿瘤组织葡萄糖代谢活性高的特点,能较好的进行鉴别,及时发现残留、复发及转移病灶。

PET/CT还可以指导放疗计划的制定。PET/CT可辨别CT上无法区分的肺癌与肺不张,避免将肺不张勾画进入靶区,并能发现CT上未能发现的淋巴结转移及肺内转移,是靶区勾画更加准确和全面。

虽然目前PET/CT的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但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因明确诊断而改变了治疗方案,总体上大大节省医疗费用,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大脑本身糖代谢非常旺盛,而脑转移瘤可表现为高代谢活性、低代谢活性或与正常脑皮质活性相同。因此PET/CT不太适合检测脑内的转移。PET/CT发现脑转移的敏感性不如头颅增强MRI。

本文系斯晓燕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斯晓燕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6-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