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一定需要转氨酶达到两倍才能诊断肝炎吗?(2)
刘老师今年65岁,发现自己是“小三阳”携带者已经30多年了,每次检查肝功能基本正常,有时候转氨酶偏高一些,当地医生认为要超过80以上才有意义,总是让他定期复查。刘老师自我感觉良好,就一直不把它当回事。
六年前,刘老师因为胃部不舒服到医院做胃镜,胃镜室医生提醒他:你的胃炎不严重,但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比较明显,可能有肝硬化。刘老师到门诊找我诊治,我建议他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乙肝肝硬化,建议他开始长期服用国产恩替卡韦治疗。
刘老师治疗前的化验结果:
ALT是谷丙转氨酶,AST是谷草转氨酶,ALP是碱性磷酸酶
ALT 35(7—40) AST45 ALP106 HBVDNA 1.550 E+06拷贝
刘老师服用恩替卡韦一个月后的化验结果:
ALT 17(7—40) AST33ALP65 HBVDNA 3.810 E+03拷贝
前后对比不难看出,服用恩替卡韦一个月后,不但病毒量下降了一千倍,各种酶的数值也明显下降。此后刘老师的谷丙转氨酶一直稳定在20以下,服用恩替卡韦两年后复查胃镜,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基本恢复了。
谷丙转氨酶持续超过80以上诊断肝炎,这种标准更适合于“大三阳”肝炎,不适合作为“小三阳”肝炎的诊断标准。2015年版的美国乙肝指南提出的抗病毒指针,可能更适合于诊断“小三阳”肝炎:只要血清HBVDNA达到 2000 IU/ml (10000 拷贝),ALT升高和(或)有任何程度的肝脏纤维化,均建议抗病毒治疗。这里的ALT升高是指男性 超过30,女性 超过19,并且要仔细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的干扰因素比如脂肪肝、药物、饮酒、合并其他病毒感染等。
我个人觉得,如果按照美国指南的标准给我国年轻的“大三阳”患者抗病毒治疗,可能会出现应答不佳的情况,多数情况未必合适。但是以此为标准来诊断“小三阳”肝炎,却是非常合理的,可以使“小三阳”肝炎患者获得及时、有效地抗病毒治疗,从而大大降低我国肝硬化、肝癌的发病率。
本文系王春喜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王春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