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魏良洲 三甲
魏良洲 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

什么是功能性胃肠病

12927人已读

什么是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组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性的胃肠道症状,是生理、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消化道综合症。临床表现主要是胃肠道的相关症状,如上腹部疼痛、烧灼感、餐后饱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腹泻、便秘等,常伴有失眠、多梦、焦虑、抑郁等其他功能性症状,且多伴有精神因素的背景,经多项检查无明显病因可以解释,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主要为上述症状引发的不适以及由此引发的生活质量的下降。临床医师要根据病人的多种临床表现进行详细筛查,若无器质性病变时方可诊断。

为何会发生功能性胃肠病?

精神因素为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调查发现,此类患者多存在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精神紧张,生活或工作上多有烦恼、困难或意外灾难、不幸等。由此干扰胃肠道神经的正常活动,从而引起胃肠道功能障碍。

饮食及不良生活习惯为本病的另一个主要诱因,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经常饮食不规律、喜好烟酒、熬夜等,亦可构成对胃肠道的不良刺激,影响胃肠道功能。

功能性胃肠病有哪些表现?

主要是胃肠道(包括咽、食管、胃、胆道、小肠、大肠、肛门)的相关症状,因症状特征而有不同命名。包括腹痛——常为餐后痛,亦有饥饿痛,无规律性,餐后饱胀感和早饱是另一类常见症状,可单独或同时存在,腹胀、暖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亦可同时存在。

此外,不少患者也有腹泻、便秘等改变。腹泻型功能性胃肠病表现为大便稀糊状,常带有粘液,但不影响睡眠。便秘型功能性胃肠病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燥,粪便干结、量少,呈羊粪状,有便意,但迟迟解不下。

医生常用哪些检查手段来诊断?

医生在作出诊断之前必须排除器质性疾病尤其是胃肠道的恶性病变。

常用检查手段包括:

1、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粪便常规、肝肾功、电解质、肿瘤标记物等。

2、 影像学检查:消化系统超声、上下腹部CT、增强CTMRI等。

3、 内镜检查:胃镜、结肠镜等,对于排除消化道早期癌症有较好的效果。

怎样治疗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目标是缓解或控制临床症状,或延缓症状发作,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1、 生活治疗:包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饮食,早睡早起,避免烟酒,避食过热、过冷、辛辣刺激食物(辣椒、韭菜、葱、姜、蒜),饮食以清淡为主,营养均衡。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心理治疗,保持乐观心态,心胸宽广、性格开朗,使其消除顾虑,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

2、 药物治疗:多为经验性用药,包括抑制胃酸分泌药、促进胃肠动力药、保护胃黏膜药、通便药、止泻药等,如有失眠、焦虑的患者,且上述治疗效果不佳的,可适当给予抗抑郁药、改善睡眠药等。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魏良洲
魏良洲 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