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拇外翻矫正
患者骨赘处软组织因长期受鞋子摩擦挤压而出现红肿、积液,称为拇囊炎。严重拇外翻患者可出现其他足趾的偏斜、骑跨。具有拇外翻的患者不一定都有疼痛,而且畸形也与疼痛不成正比。疼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拇跖骨头内侧隆起后压迫和摩擦而引起急性拇囊炎
(1)轻度拇外翻 拇外翻角小于30°,跖骨间夹角小于13°。关节常是匹配的,畸形可能由趾间拇外翻引起。
(2)中度拇外翻 拇外翻角30°~40°,跖骨间夹角 13°~20°。跖趾关节常不匹配(半脱位),拇趾旋前并常对第二趾造成压迫。
(3)重度拇外翻 拇外翻角大于40°,跖骨间夹角20°或更大。拇趾旋前并常常重叠在第二趾之上或之下,跖趾关节不匹配。第二跖骨头下时常有转移性疼痛,可能有关节炎改变。
治疗
1.保守疗法
对仅有畸形没有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行保守治疗。穿着较宽松的或露趾的鞋子可减少对内侧突起的摩擦,以及通过降低对前足的挤压来延缓拇趾偏斜程度和其余足趾畸形的进一步加重。在鞋内放置软垫可以减轻足底疼痛区域的压力。应用拇外翻垫、夜用夹板及足趾间垫可能暂时缓解疼痛,延缓畸形进展。拇囊炎可做理疗、热敷。
2.手术疗法
如果保守治疗不能缓解拇外翻畸形的症状,可以建议行手术矫正拇外翻。手术方法有多种,但没有一种手术方法适合所有的拇外翻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轻、中度的拇外翻,第一、第二跖骨夹角小于15°时,可采用跖骨头内侧骨赘切除,拇收肌腱切断或切除。拇收肌腱断端移位至跖骨头颈部外侧或采用跖骨头颈部截骨外移。如果第一、第二跖骨夹角大于15°,一般更多采用第一跖骨干或基底截骨术。对于第一跖趾关节已有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年轻的患者,多采用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年老患者,可采用Keller手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且应告知患者手术可能存在活动受限、力量下降、残留不适感或术后复发等问题。拇外翻截骨手术是什么?拇外翻是骨骼出现畸形,如同长歪的树枝。截骨手术的原理就是在歪的地方将骨头打断,然后把两截断骨拼好,用钢钉固定,断骨在术后三个月会愈合,这样原本长歪的地方就能“掰直”了。)



本文是李智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