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何良志 三甲
何良志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综合科

中医养生瑜伽缓解颈腰椎病

2384人已读

中医养生瑜珈视

中医养生瑜伽通过活动颈椎、胸椎、腰椎而达到脊柱在运动中调理达到平衡,也加强了脊柱周围的肌肉,改善颈、胸、腰部肌肉韧带的供血,使肌肉韧带更加强壮,缓解脊柱两侧痉挛的肌肉,同时也使骨密度增加,预防骨质疏松,这种运动瑜伽通过配合呼吸不仅使颈、胸、腰椎得到锻炼,还能使胸部、腹部及内脏得到锻炼。此锻炼方法不需要运动场地,随时随地都可进行,也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法。

从解剖学和生物力学上讲,颈椎周围肌肉大体可分为两大部分:颈前部肌群和颈后部肌群。颈椎周围肌肉构成颈椎动力平衡系统 (Dynamic equilibrium system) 。颈前部肌群包括:①颈浅肌群:颈阔肌、胸锁乳突肌;②舌骨上下肌群:胸骨舌骨肌、肩脚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③颈深肌群:斜角肌 (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头长肌、颈长肌。其中舌骨上下肌群对颈椎的屈曲影响不大。颈前部肌群主要起到屈曲颈椎的作用。颈后部肌群包括:①颈浅肌群:颈斜方肌、头颈菱形肌;②颈深肌群:颈部夹肌、最长肌、颈骼肋肌、颈半头棘肌。颈后部肌群主要起到后伸颈椎的作用。

颈椎周围肌肉系统病变在颈椎病发病中的作用,郝永强等(中国骨伤,1999, 12 (1): 11)通过直接切除动物颈背部伸肌群,成功地建立颈椎病模型,这证明了颈部肌肉组织即动力性平衡因素在颈椎病发病机理中意义重大。

1、颈部肌肉组织动力性平衡失调后,对颈椎的椎间盘影响较大。颈椎间盘的最佳应力发生异常,破坏了椎间盘的形态和营养,导致椎间盘发生一系列的组织学和生物化学变化。

2、颈椎动力性平衡失调后,颈椎有向前移位的趋势,颈椎后方的关节突关节的应力重新分布,关节面的压力方向和大小均发生改变。关节囊受到牵拉,早期松弛,一段时间后关节囊增生肥厚,呈玻璃样改变。小关节的钙化软骨层增厚,移行层不完整,辐射层细胞排列紊乱,软骨下骨增生并突人钙化软骨层及软骨下骨成骨细胞活跃等改变。

3、颈椎动力性平衡失调改变了原有的内在应力平衡状态,对颈椎的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和黄韧带形成牵拉,特别是后纵韧带和黄韧带。持续、反复、过度的牵拉可造成后纵韧带下间隙出血、血肿、机化形成骨赘。同时,韧带出现玻璃样变性,韧带中纤维细胞数明显减少,变性后的韧带呈灰白色,彼此相互粘连成梁状,失去正常的纤维结构。

动力性平衡失调对颈椎病的作用机制 ①颈椎失稳。②破坏血供。动力性平衡失调后导致颈椎长期过度前屈,致使颈部大中血管牵拉变形、血管痉挛等,均会影响颈椎局部血液循环,包括椎管内血供,乃至影响椎间盘营养代谢,从而加速其退变、坏死。③应力异常。一方面诱导成纤维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一方面可促进软骨细胞的软骨内骨化,最终形成骨赘。异常应力状态又可改变椎间盘内细胞的营养环境,加速了椎间盘细胞的退变、坏死,由此激活胶原酶使其活性增加,从而导致椎间盘内胶原代谢紊乱,退变加快。④牵拉作用。长期的低头体位,使椎间盘内压保持增高状态,也加速椎间盘退变;椎间盘内压增高及低头位髓核后移均可对后纵韧带形成牵拉作用并可造成韧带下间隙的血肿形成。长期作用后,血肿可机化、骨化形成骨赘。骨赘的形成是颈椎适应应力变化受导致局部骨代谢改变所致,为生理性保护反应,可使不稳定的颈椎趋向稳定;但也可对周围神经、血管造成压迫,产生病理性致病作用。这就是临床实践中为何一些患者颈椎X线片上骨赘增生严重,而临床症状却很轻甚至长期无症状发生。4 颈椎病中颈椎周围肌肉系统的变化Wharton等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肌纤维萎缩表明肌肉已经遭受慢性的部分去神经作用。颈后深部肌肉的病理变化可能是退变性颈椎失稳发病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叶添文、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年2月第20卷第2期)

综上所述,颈部肌肉组织动力平衡因素在颈椎病发病中起了相当大有作用。现在治疗颈椎病的保健操多是通过运动加强脊柱周围的肌肉,改善肌肉韧带的供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分析目前社会上流行的颈椎病的运动疗法多有以下几点:

(1)与项争力,锻炼颈部伸肌和屈肌。

(2)往后观望 ,锻炼颈部两侧的肌群。

(3)颈项侧弯,锻炼颈部两侧的肌群。

(4)前伸探海,锻炼颈部两侧、伸肌和屈肌以及细小的肌肉。

(5)回头望月,锻炼颈部旋转的肌肉。

(6)金狮摇头,锻炼颈部旋转的肌肉。

(7)耸肩 ,锻炼颈部两侧、伸肌和屈肌以及细小的肌肉。

通过锻炼颈部肌肉,可使颈椎病得到缓解。

中医养生瑜伽又名经络导引术动作讲解:

一、通中和脉:分解为(1)全身放松直立, 颈椎、胸椎、腰椎后伸;吸气。(2)双手从两侧上托,合掌;吸气;(3) 双手合掌,拉伸全身,紧扣下颌;驻气。(4) 双手合掌从前胸回位。同时呼气。

二、白鹤亮翅:分解为(1)全身放松直立,双手从两侧上抬作飞翔动作,吸气。(2)作飞翔状,驻气。(3) 双手从两侧回位,呼气。

三、河柱江翻(又名腹背运动)分解为(1)全身放松双脚分开宽于肩,作腹背运动,但人全身一定要放松,伸背运动吸气,头胸要后伸,以舒适为度。(2)屈腹运动要快,同时呼气。本节可单做。如长期伏案可在休息时作20-30次。

四、旋转通带:分解为(1)全身放松双脚分开宽于肩,双手交叉,从左侧向上,吸气,缓慢旋转向右。(2) 继续缓慢旋转向右下,呼气。到达下面时向相反的方向作。

五、犀牛望月:分解为全身放松双脚分开宽于肩,先左手上举向前向下,右手向后向上,作画圈动作,的画圈动作的前半部吸气,后半部呼气,头面向后望月,活动旋转颈部。

六、荷花摇摆:分解为全身放松直立,以人体中为中心作臀部的旋转动作。自然呼吸,作先左后右的旋转动作,以9次15次为一次。左转为补右转为泻。

七、顶天立地:分解为(1)全身放松直立,吸气提脚跟,后勾手,缩颈部。停呼吸。(2)呼气,顿足跟,前勾手,放松。

每节可做6、9、15次。一天可做1—3次。以舒服为度。

练习中医养生瑜伽注意事项:

1、练习时间:每天练习,饭后半小时以后空腹练习。

2、练习地点:通风、安静、优美的环境,可在室外也可在办公室,只要能运动不受限就行。但要求空气好。

3、服装:随便,但以宽松、轻便、舒适为好,尽量少带饰物

4、呼吸:用鼻呼吸,动作应与呼吸协调。呼吸练习是本养生瑜伽不可跳跃的练习方式。在练习本瑜伽时可先练习呼吸。通过练习呼吸练习(调息)可以强健,清洁练习者的气脉中脉。本瑜伽注重中脉的练习,脊柱锻炼。

一般情况下,呼吸锻炼可使呼吸系统更健康,生命更有力量。呼吸锻炼的意义绝不仅仅体现在身体的变化上,实际上它可以镇定练习者的心绪,使练习者更好的进入平稳宁静的状态。同时横隔膜的上下运动还可以按摩腹脏器官。

5、饮食:练习完半小时后可进食,尽量吃新鲜、自然的食物。

6、年龄:适宜各种年龄的人群,但动作力度应因人而异。

7、体位练习:一定是以自身舒适度为准,不应过于用力,若身体过于疼痛应停下放松。 8、练习时不要大笑或说话,要专注地呼吸。保持有规律、较深沉的呼吸,这有助身体放松。

9、适应症:适用于中青年亚健康人群以及中青年健康人群的保健,也可用于65岁以下无以下禁忌疾病者。

10、禁忌证:有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病未控制者,低血压,哮喘,孕妇,癫痫,腰椎间盘突出,椎动脉型颈椎病,髓型颈椎病,骨折者等以及发热、腹泻、重感冒等急性病者。

何良志
何良志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综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