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齿矫正的基本流程
大多数初诊患者对于牙齿矫正的流程都不甚清楚,很多人以为第一次去看正畸医生就可以直接拔牙、直接贴上托槽或者戴上牙套,其实不然。目前,牙齿矫正通常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常规矫正,一种是无托槽隐形矫正,两者各自的特点不是今天聊的重点,今天跟大家聊一下两者的基本流程。
常规矫正的基本流程:
初诊:第一次去看正畸医生,医生首先要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对患者的状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告诉患者大致的矫治方向和效果。然后需要拍摄CT或X线片,取牙齿的模型,拍摄面相和口内相。这些资料是必须要收集的,正畸医生会根据这些资料,结合患者要求,制订出详细的矫正方案。
第二次就诊(初诊后3-5天):第二次就诊时医生会告诉患者详细的矫治方案,包括是否要拔牙、拔哪几颗牙、是否需要打微种植钉辅助、矫正周期、效果等等。(这里需要提醒有蛀牙或者有智齿且有矫牙意愿的患者,在治疗蛀牙或者拔除智齿之前要先去看正畸医生,由正畸医生根据牙齿的情况制定一个治疗计划,再根据计划进行治疗,以免出现刚补过牙齿又被正畸医生告知那颗牙齿需要拔除的情况。而对于一些第一磨牙龋坏的情况,正畸医生可能会利用智齿来代替前边龋坏的磨牙。)不需要拔牙的患者在了解完矫治方案之后就可以贴上矫治器了,之后每1-1.5个月复诊一次,直至矫正结束。需要拔牙的患者在了解完矫治方案之后就可以去拔牙了,拔完牙之后5-7天第三次就诊。
第三次就诊(拔牙患者,拔完牙后5-7天):贴上矫治器,之后每1-1.5个月复诊一次,直至矫正结束。
矫正结束:正畸医生认为可以拆除矫治器并征得患者或者家长同意,拆除矫治器,拍摄CT或X线片,取模型制作保持器,拍摄面相以及口内相,交代佩戴保持器注意事项。
保持阶段:建议保持第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各复诊一次,观察保持效果。
无托槽隐形矫治的基本流程:
初诊:医生首先进行详细的检查,拍摄CT或X线片,取常规模型和硅橡胶精细模型(制定隐形矫正方案以及制作隐形矫治器使用),拍摄面相和口内相。
第二次就诊(初诊后3-4周):第二次复诊医生会告诉患者详细的矫治方案,并用动画的方式呈现出来,患者可以清楚的看到矫正结束后的样子。
第三次就诊(第二次就诊后3-4周):粘接附件,佩戴隐形矫治器。之后每两个月左右复诊一次,直至牙齿矫正结束。
矫正结束:正畸医生认为可以拆除矫治器并征得患者或者家长同意,拆除附件,拍摄CT或X线片,取模型制作保持器,拍摄面相以及口内相,交代佩戴保持器注意事项。
保持阶段:建议保持第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各复诊一次,观察保持效果。
更多牙齿矫正相关问题可以在好大夫在线咨询我,或者微博私信@广医正畸医生王记位,我会在第一时间给予答复。
本文系王记位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王记位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