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
跑者髋关节疼痛需警惕 谨防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
网易体育 2016-09-09 17:14:04
网易体育9月9日报道:
髋关节撞击,又被称为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主要是由于股骨和髋臼之间产生了过多的摩擦导致的。会引起髋部疼痛,减小一侧或者两侧髋部的机动性,破坏周围的软骨。患上该综合征之后,跑步时会引起股骨周围组织的疼痛,也会引发盂唇撕裂。
临床上对股骨髋臼状肌综合征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一是凸轮撞击。股骨头的顶部出现骨骼生长过度。二是钳夹撞击。在髋臼处有生长过度的骨头。三是上述两者兼备。矫形外科医师阿里·巴杰瓦表示,世界上大约15%的成年人会受到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的影响,其中凸轮撞击类型在男性群体中比较普遍,女性更多的是钳夹撞击。
据了解,这种症状在年轻人和运动员群体中比较普遍。运动员之所以成为高发群体,可能是由于髋部移动和扭转运动比较多。运动虽然不被认为是导致该综合征的直接原因,但是它会让一些潜在的问题恶化,比如运动员的骨骼形状或者位置会发生异常。如果跑者的髋部比较敏感,当运动过度之后,就可能会遭遇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
该症状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髋关节、腹股沟、大腿或者臀部区域出现疼痛,可能是钝痛,但会恶化为剧痛和闪痛。初期,疼痛感不是很强,但很快就会恶化。为了避免臀部疼痛,跑者可能会改变跑姿,从而也会造成其他部位的疼痛。
当确诊患上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之后,应该及时治疗,防止进一步恶化。治疗时,最普遍的选择就是让关节得到休息,避免因运动导致更严重的疼痛。药物治疗方面,可以考虑布洛芬之类的非甾体抗炎药物,甾体注射剂也可以使用,具体需要医生指导。物理疗法就是加强周围的肌肉,比如髋部屈肌、核心等,以便缓解疼痛。
当该症状影响到了跑者的日常生活,就必须选择手术治疗了。目前,利用关节镜进行治疗的微创手术是比较好的选择。不过,手术之后需要数周的康复才能逐渐重拾跑步。
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手术之后4-6个月重新开始跑步是比较合适的,89%的职业运动员在手术之后能够达到之前的竞技水平。2007年的一份研究指出,93%的运动员在关节镜手术之后会选择继续从事运动,一年半之后仍有78%的人进行着职业体育。所以,业余跑者即使在手术之后,只要恢复的好,仍有很大可能继续进行跑步。
本文来源:网易体育 作者:义君责任编辑:裴晗_NS47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