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底病浅谈
近年来,随着眼科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眼底病的发现率逐年上升,“眼底病”一词也慢慢的被人熟知。那么,到底何谓眼底病?这又是一类什么样的疾病?它又有怎么样的特点呢?
简单的说,如果把眼球分为两部分,那前面一半为眼前节,后面一半就称为眼后段,也叫眼底。眼前段的一部分是能够看到的,而眼底则必须通过特殊的仪器才能看到。因此,眼底病有以下三难。
1、发现难:如果把眼球比作一间封闭的房间,那么我们在门外所能看到的只是房间的门和窗而已,至于房间深处墙上有什么是无法直接看到的,想要看清,必须将门窗打开。而眼球的瞳孔就如同门窗,眼底组织就犹如房间深处的墙壁,因此要检查眼底最好是要在瞳孔散大的情况下进行,不然不容易看仔细。另外,眼底有病变时一般症状比较隐蔽,患者所能感受到的往往是视力不同程度的下降和视觉质量的改变,比如视物变形、视物变暗发黄等。有时会伴有眼前黑影,有飘动的和固定的。由于无红无肿,无痛无痒,肉眼又无法直接看到,眼底病变一般很难及时发现,即使感觉视力下降也常被误认为是白内障而忽视。
2、诊断难:眼底组织是脑神经组织的一部分延续,包括视网膜、视神经、脉络膜等,还有终末血管的密集分布,结构精细,功能复杂,很细小的一部分病变就会带来视力的严重影响。因此也就带来了诊断上的困难,不但要判断哪个部分出现了问题,还要分析是否与全身疾病有关。从最初的眼底镜,到眼底血管造影,再到如今的眼光学断层扫描(OCT),检查技术的飞跃发展给眼底病的诊断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但想要精准的诊断眼底病变还需要结合眼底病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认识,不然即使病症就在眼前却也无从发现。
3、治疗难:正因为眼底病的诊断困难,因此也就导致了治疗的困难,再加上眼底位于眼球的深部,无法肉眼见之,因此一直以来眼底病的治疗是眼科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玻璃体切除手术的开展,眼底微创手术使诸如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不再成为不治之症,抗VEGF药物眼内注射及眼底激光的广泛应用也使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脉络膜肿瘤等病人带来了不再失明的希望,但即便眼底病的治疗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治疗后视力的不完全恢复和视功能的有限改善、治疗费用的昂贵以及多次重复治疗的可能,而且很多病变单一的方法并不能达到目的,需要多种方法联合使用,以上种种局限都为眼底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挑战,眼底病医生更是任重而道远。
鉴于眼底病的以上特点,患者应对眼底病有客观的认识,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勤复查。很多疾病如果能早干预可以大大降低失明的风险,例如:视网膜裂孔及时激光封闭可阻止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规范随访和及时的激光治疗可防止进入增殖期;黄斑变性早期进行眼内抗VEGF药物的治疗可使患者摆脱失明的痛苦……
如果说生命是我们最宝贵的东西,那么眼睛就是除了生存以外最宝贵的东西,特别是随着如今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温饱,还要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因此爱护眼睛,重视眼底病的防治就变得尤为重要!
眼球剖面图
正常眼底结构(左眼)
本文系张洁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张洁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