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鲁明 三甲
鲁明 主任医师
北京朝阳医院 神经内科

浅谈“睡眠障碍”

1859人已读

不久前,门诊来了一位50岁的教授。他在全国最知名的学府里任职,其学术成就巨大,40岁时即被聘为博导,45岁时已成为“杰青”,在业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通过详细检查,我诊断他罹患了“多系统萎缩”。此病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平均寿命只有10年,无药可治。据他自己说,每天只睡34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工作。这种睡眠习惯已经持续了20多年。

前年发表在“Science(科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受到了广泛关注。这篇研究睡眠对人体影响的文章认为,睡眠不仅可帮助人类学习、记忆,维持机体免疫功能,而且在睡眠过程中,还会开放一种特殊的通道,将脑内“毒素”排出中枢神经系统。因此,睡眠对于延缓衰老、预防各种神经系统变性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具有重要作用。

我虽然不敢说那位教授的疾病是睡眠缺乏导致的,但也不能完全除外与此无关。可见,占人类寿命1/3的睡眠绝不是无关紧要的。睡眠对人类的健康至关重要!

广义的说,“睡眠障碍”不仅仅指“失眠”,还包括各种睡眠异常。例如,有的患者在入睡前会出现双下肢难以描述的不适感,白天消失,称为“不宁腿综合征”;还有的患者会在睡眠过程中出现异常行为如大笑、喊叫、四肢舞动等,醒后完全不知,称为“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此外,像“发作性睡病”、“睡眠增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即通常所说的打鼾伴呼吸暂停的状况,都属于“睡眠障碍”的范畴。至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失眠”,又可有“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质量下降”等不同表现。

一方面,“睡眠障碍”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例如,“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可能是“帕金森病”或多种神经系统变性病的早期表现;“早醒”通常是“抑郁焦虑状态”的伴发症状;“睡眠增多”往往可见于偏头痛患者。另一方面,“睡眠障碍”本身也可 导致多种疾病,例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导致慢性头痛和高血压;严重失眠可能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注重“睡眠健康”。例如,避免晚餐过饱、晚上不进行剧烈运动或过多的脑力活动如网络游戏等、保持合适的室温、放松心态。一旦出现“睡眠障碍”,我们首先要分清是“失眠”还是其他类型的“睡眠障碍”;其次要明确“睡眠障碍”是某种疾病的表现之一,还是“原发性睡眠障碍”;最后再开始有针对性的治疗。目前,一些治疗失眠的新型药物效果优于传统的“安定”类药物,且成瘾性、宿醉反应等副作用少,成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首选。对于伴有“抑郁焦虑状态”的患者,要联合抗抑郁焦虑治疗。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睡眠障碍,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也可通过手术、无创呼吸机等非药物方法治疗。

总之,良好睡眠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是避免“睡眠障碍”的重要措施。一旦出现“睡眠障碍”,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的专科门诊就诊。多数“睡眠障碍”均可被治愈或得到有效控制。


鲁明
鲁明 主任医师
北京朝阳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