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内镜技术-一种新的精准治疗神经疾病的微创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外科手术技术也不断取得进展,如何使病人的创伤最小,获益最大是手术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内镜技术满足了人们对于微创的要求,如常见的膀胱镜,腹腔镜,胸腔镜等,但有人可能会问,在控制人体活动和思维的中枢神经系统是否也可以应用内镜技术进行手术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神经内镜技术。“神经内镜技术”是“微创神经外科”理念的突出代表。以“神经内镜技术”处理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创伤小、安全度高、恢复快和费用低等优点。
作为一种新的诊治手段,它提高了人们对某些疾病的认识,并改变了一些疾病的治疗理念。一般包括两种手术方式:经内镜的器械通道操作和在内镜外操作,常通过骨孔或直径2~3cm的骨窗治疗颅内病变。
目前我科开展应用的神经内镜的手术范围有四方面:
1) 内镜内神经外科手术:所有操作都通过内镜的操作腔进行,主要应用手术有:第三脑室底造瘘术、透明隔造口术、脉络丛烧灼术、内镜引导下侧脑室腹腔分流术、蛛网膜囊肿透明隔囊肿内引流术,还有胶样囊肿、脑室蛛网膜囊肿、脉络丛乳头状瘤、第四脑室肿瘤、脑室周围肿瘤、囊性颅咽管瘤、松果体区肿瘤、颅内血肿(脑内血肿、脑室内血肿、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脑猪囊尾蚴病、脑脓肿、脊髓空洞症、硬脊膜外囊肿等多种病变也可通过内镜内手术治疗。
2) 内镜外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内镜作为照明视野系统,操作在镜体外进行,手术全程在内镜直视下处理病变。鞍区肿瘤(鞍结节脑膜瘤、垂体腺瘤、颅咽管瘤)、桥小脑角区肿瘤、颅内动脉瘤、三叉神经和面神经的微血管减压术、一部分椎管内病变都可在内镜下完成手术。
3) 内镜辅助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显微手术时利用神经内镜增大的视觉,观察手术显微镜下直视不到的死角,对进一步处理残留病变,提高操作的精度和安全性。在颅内胆脂瘤、经蝶垂体瘤切除及神经外科锁孔手术等手术操作中,有良好的辅助作用,有效保证了肿瘤的全切,减少了对脑组织的牵拉,防止了损伤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如巨大动脉瘤、桥小脑角显微手术中盲区的观察。
4) 内镜技术与其它技术(立体定向、导航等)相结合的手术,采用导航定向技术,使内镜更精确达到靶部位,手术方式仍是上述三种。立体定向和导航技术可更精确地将内镜导到靶部位,避免了盲目穿刺的误差。立体定向内镜下活检术,既可准确到达小病灶部位,又能保证取到标本的可靠性,还能及时发现出血及止血,提高病理诊断准确性。立体定向内镜下行脑出血血肿、脑脓肿的腔内处理,可达到脑皮层切开创伤小、血肿清除率高、止血冲洗彻底、创伤小的目的。
神经内镜手术的优越性:
神经内窥镜手术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采用创伤微小的小切口能处理颅内深在部位的病变,与立体定向技术结合时,不仅有立体定向精确定位的优点,还把立体定向导向过程的不可视变为直视下操作,对显微镜下难以直视的病灶死角,进行观察和处理,进一步提高了手术质量,降低手术并发症。
1) 对组织损伤小,符合微侵袭神经外科的原则
2) 很多病变仅需通过颅骨钻一孔或开一小骨瓣把内镜导入颅内,不需要大骨瓣开颅,通过影像暴露颅腔的特定部位,减少了开颅手术的损伤。患者术后康复快。
3) 内窥镜与功能磁共振影像技术、超声导引技术、立体定向技术,可准确定位病变的范围、大小、形态、性质,设计避开功能区的手术入路,引导脑内窥镜准确到达病变部位,进行操作,避免了颅内脑组织、神经和血管的切开、牵拉和暴露时的损伤。
4) 直视观察手术野和病变,避免颅内或脑内操作的盲目性
5) 简化手术操作过程,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住院周期。
本文是何宗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