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踝扭伤恢复策略:休养 VS 锻炼
急性踝扭伤概述
脊柱甘露语林,于2016年6月5日,所发布之「BMJ:足跟痛诊治之大众科普」,已有10725人阅读受益;大众对足部损伤科普之需求,可见一斑
踝扭伤,俗称“崴脚”,为肌肉骨骼系统最常见之损伤,人群中常见;急性踝扭伤分作3级:1级轻度,2级部分韧带损伤,3级韧带断裂而不稳;几乎所有急性踝扭伤归于1级和2级
急性踝扭伤,确有30-70%扭伤者,具有短期和长期致病率,时间半年至7年不等,影响着学习、工作、娱乐和体育活动
为促进扭伤后早期康复,学界亦有观点认为:早期指导下理疗或锻炼,或有裨益;结合加拿大皇后大学Brison等之随机临床试验[1],脊柱甘露语林,跬步前行,呈现于众,是为本文之缘起
常规早期恢复计划VS提升恢复计划
常规早期恢复计划
PRICE:踝关节保护(Protection),休息(Rest)、冰敷(Ice)、加压(Compression,加压绷带)和抬高肢体(Elevation)
必要时服用止痛药
逐步负重
提升恢复计划 纲要如图所示表示“是”,表示“否”
参与者及主要见地
于加拿大两个三级诊疗中心,募集急性踝扭伤者503例,伤后72小时内就诊;随机分作常规和提升治疗;跟踪观察6个月;主要评估指标为足踝功能恢复(按:恢复良好定义:3个月时,足踝疗效评分FAOS≥450/500)
3个月时,符合恢复良好条件者:提升治疗组98/229例,43%;常规治疗组79/214例,37%;无显著差异;且半年后,提升恢复治疗并无显著临床收益;且均有一定比率同踝关节再扭伤率:提升治疗组7.5%/常规治疗组8.4%,亦无显著差异
对于16岁至79岁,1级和2级急性踝关节扭伤,常规休养之治疗模式PRICE即可,无依据支持额外附加之理疗与锻炼
此文,无论对于踝扭伤者而言,对于学界同仁而言,均可提供循证医学I级依据;而且,蠲除额外之理疗与锻炼,亦可避免额外之经济支出
急性踝扭伤拍片科普
急性踝扭伤后是否需要拍片呢?学界有无可靠之循证依据呢?
学界之渥太华踝损伤诊断规则[2],拍片规则包括:
中足有压痛,或第五跖骨基底骨性压痛,或舟骨骨性压痛,或伤后和在急诊室不能负重行走4步(最为实用),则为拍片之指征
若拍片,则建议拍踝关节正侧位,且应包含腓骨全长,以免漏诊伤及腓骨中上段之损伤
参考文献
1: Brison RJ, Day AG, Pelland L, et al. Effect of early supervised physiotherapy on recovery from acute ankle sprain: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BMJ 2016;355:i5650.
2.Dowling S, Spooner CH, Liang Y et al. "Accuracy of Ottawa Ankle Rules to exclude fractures of the ankle and midfoot in children: a meta-analysis". Acad Emerg Med, 2009, 16 (4): 277–87.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