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槐斌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控制血压不能“跟着感觉走”

发表者:万槐斌 人已读

68岁的张大妈患高血压10多年了。提起降血压药物,张大妈随口能说出10多种。遗憾的是,她自己的血压控制并不理想,总是忽高忽低。

张大妈说,她能说出名字的药物都吃过。为防止单个药物服用太久出现副作用,他会定期更换降压药物。因为经常有头晕,所以血压监测比较频繁,她也发现血压非常不稳定。因此近一段时间来,她采用了如下策略:上午测血压高就吃一片氨氯地平,下午测血压升高就服用一片替米沙坦。如果测量血压还好,就不吃药。

1.png

张大妈的关键问题:血压控制不理想。

2.png

张大妈控制血压跟着感觉走,同时也犯了以下几种常见错误,也直接导致自己血压波动增大:

首先:频繁更换降压药物。张大妈知道10多种降压药物,覆盖了所有的降血压药物类型。她害怕单一药物的蓄积效应,频繁更换降血压药物,导致反复调整药物剂量,容易造成血压波动。显著波动的血压对心脑肾等靶器官危害更大。

3.png

其次:根据症状估测血压。不是每个高血压的病人都会有症状。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是没有症状的。有些病人甚至在发生了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脑出血、主动脉夹层等后才知晓自己存在高血压。因此该疾病也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很多病人和张大妈一样,头晕就去测血压。如果血压高了,那高血压就是罪魁祸首? 不一定!还有些病人甚至不测血压,只要头晕就服用降压药物,或者将降压药物加量服用。其实,血压的高低与头晕症状的有无及轻重没有必然的联系!相反,部分疾病导致头晕和胸闷等不适,会引起症状性高血压,或者称为假性高血压。因此症状发作时的血压并不能真实反应血压水平。除次之外,吃饭、运动、如厕和入浴等情况下均不适合马上测量血压,应选择身体较为平静的时间段测量。高血压病人应定期测量血压,但大多数人不用过于频繁,建议每周测量1次。

4.png

再次:血压降下来了就立即减量或停药张大妈在血压自测正常时停用了降压药物。这种做法导致部分时段血药浓度过低,或没有被降压药物效应覆盖,出现血压升高。《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告诉我们:高血压不能治愈,只能通过综合治疗控制,这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药物治疗。盲目根据单次血压测量结果调整药物将导致血压再次升高和血压波动过大。正确的做法是,在长期的血压控制达标后,小心的逐步减少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一般来说,只有那些严格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病人才可能减少药量。药物减量过程中血压监测要更勤一些。

5.png

最后:把长效降压药物当短效药物应用。目前临床常用的降血压药物大多属于中长效的降血压药物。短效降血压药物需要一天多次给药,因此服用起来并不方便,且短效降血压药物本身的特性也更容易导致血压波动太大。对于长效药物,推荐按固定时间,固定剂量,一天一次服用,这样不仅可以简化服药过程,更可以减少漏服,让血压控制更平稳。

6.png

本文内容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是万槐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