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利江 三甲
王利江 副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康复科

小儿夜啼的穴位贴敷治疗

3733人已读

小儿夜啼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明代《普济方·婴孩夜啼》指出小儿夜啼是一种病态,如不服药“误小儿疾甚多”。夜啼的病因为胎察脏气失和,喂养调护失宜,由于先天禀赋有偏,后天调护不当,而致心热、脾寒、惊恐诸因,皆可夜啼不止。若孕母脾气急躁,或平素恣食香燥炙煿之物,或过服温热药物,蕴蓄之热遗于胎儿; 出生后将养过温,受火热之气熏灼,均令体内积热,心火上炎,心神不安而啼哭不止。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之一表现为“心常有余”,是指心气旺盛有余。心为火脏,火属阳,火阳为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为小儿生长发育的动力。“若病,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搐”。心藏神,主神志,脏和则神安,昼得神安,夜则能寐,若神明为邪热所扰,故入夜心烦而啼。因影响睡眠,可使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减少,从而会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故应积极防治。

中药吴茱萸入肝脾胃肾经,贴敷涌泉穴能引热下行,具散寒止痛、降逆止呕、清热生肌等功效; 黄连可清心经之火。故合用可以清心泄热,引热下行,则引火归元效果更佳。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王利江
王利江 副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康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