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0 引言 相对于人体其他部位而言,心脏肿瘤发病率是较低的,尸检报道仅为0.05%~0.3%。但由于肿瘤生长于心脏,即使是良性肿瘤也可因阻塞心腔而导致心力衰竭,或因肿瘤和血栓栓子脱落发生肺与体循环栓塞,乃至猝死等严重并发症。本研究通过回顾性整理和分析我院20年来经外科手术治疗心脏肿瘤的临床资料,旨在了解其流行病学特点,为心脏肿瘤的诊治提供指导。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收集1990年1月~2009年4月我院心脏肿瘤手术98例,男36例,女62例;年龄3~70(平均46.2±7.3)岁。病程10天~7年。胸闷、气促或呼吸困难者73例,不明原因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者41例,晕厥、心悸18例,发生栓塞、咯血者9例等。体格检查:在心尖区闻及舒张期杂音或扑落音65例,其中杂音随体位改变24例;未闻及杂音33例。实验室检查:不同程度贫血59例,血率增快5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
本组98例患者均在全麻浅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2例结合循环暂停法完成。其中急诊手术35例,择期手术63例。
1.2 方法 通过查阅病案、填写表格、归纳资料以及根据手术记录与病理结果等,进行详细描述性研究,以调查心脏肿瘤的病理类型,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生长特点(性质、部位、大小、特征)与临床表现等情况。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X2检验。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2 结果
2.1 心脏肿瘤的病理类型 本组98例中,良性肿瘤91例(92.9%),其中粘液瘤88例(89.8%),纤维瘤、血管瘤和横纹肌瘤各1例(分别为1.0%);恶性肿瘤7例(7.1%),其中肝癌心脏转移癌栓3例(3.1%),平滑肌肉瘤2例(2.0%),胸腺瘤转移和血管肉瘤各1例(分别为1.0%),心脏肿瘤的病理类型与性别分布见表1,良恶性肿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心脏肿瘤病理分类、性别例数与百分比
病理分类 | 病例数(n) | 性别 | % | |
男 | 女 | |||
良性肿瘤 | 91 | 32 | 59 | 92.9 |
粘液瘤 | 88 | 30 | 58 | 89.8 |
纤维瘤 | 1 | 1 |
| 1.0 |
血管瘤 | 1 | 1 |
| 1.0 |
横纹肌瘤 | 1 |
| 1 | 1.0 |
恶性肿瘤 | 7 | 4 | 3 | 7.1 |
肝癌转移 | 3 | 2 | 1 | 3.1 |
平滑肌瘤 | 2 | 1 | 1 | 2.0 |
血管肉瘤 | 1 |
| 1 | 1.0 |
胸腺瘤转移 | 1 | 1 |
| 1.0 |
合计n(%)] | 98 | 36(36.7) | 62(63.3) | 100.0 |
2.2 各年龄段心脏肿瘤患病率 本组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其中≤10岁以下者4例(4.1%),11~20岁年龄段9例(9.2%),21~30岁年龄段8例(8.2%),31~40岁年龄段14例(14.3%),41~50岁年龄段32例(32.7%),51~60岁年龄段24例(24.5%),而≥61岁以上者7例(7.1%)。从整体年龄分布来看,41~50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51~60岁年龄段次之,≤10岁的患病较少,心脏肿瘤的各年龄段良、恶性例数见表2。年龄在20岁以下和60岁以上者发生的肿瘤均为良性,占20例(20.4%);41~50岁年龄段也是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高发组。
表2 心脏肿瘤各年龄段良、恶性患病例数
年龄段 | n(%) | 良性 |
|
本文是许锁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