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伟才
主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眼科
角膜营养不良
4323人已读
一组少见的遗传性、双眼性、原发性的角膜疾病。
常见三类:
上皮基底膜营养不良,也称地图-点状-指纹状营养不良是最常见的一类。表现为双侧性,可能为显性遗传,女性发病较多见。患者可出现反复性上皮剥脱,眼部疼痛、刺激症状及暂时的视力模糊。用眼部润滑剂。上皮剥脱时可包扎或戴宽松的软性角膜接触镜,也可使用上皮刮除术,术后用压迫绷带包扎,适当用刺激性小的抗生素滴眼液和眼膏预防继发感染。治疗需较长时间,常达数月之久。采用准分子激光去除糜烂的角膜上皮,重建光滑的角膜表面,可促进新上皮的愈合,对部分病例有满意的效果。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病变早期不需治疗,当视力明显受损时,可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手术预后佳,但术后数年,可以在移植片上出现原发病的复发。
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多见于绝经期妇女,常于50岁以后出现症状及加重。可发生疼痛。到晚期由于角膜上皮下纤维化而使大泡性角膜病变症状缓解,但角膜水肿增厚加重而视力严重受损。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减少角膜水肿并缓解疼痛。要恢复视力必须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应争取在角膜出现新生血管前手术,可取得较佳的光学效果。
本文是傅伟才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