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细支气管镜
概述
超细支气管镜(Ultrathin bronchoscope)是一种支气管镜身较常规支气管镜更细的新型支气管镜。目前常规纤维支气管镜外径约4.9-6.2mm,通常只能达到4-6级支气管。而新近开发的超细支气管镜外径约2.2-3.6mm,可以达到5-11级支气管腔,能够观察更远的支气管腔内情况。超细支气管镜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最早的超细支气管镜没有工作孔道,只能对支气管腔进行观察。随后出现了带有工作孔道的超细支气管镜,但其使用范围仅限于儿童
和感染性疾病的诊治。近年来随着肺部肿瘤的不断增多和支气管镜技术的发展,超细支气管镜逐渐应用于周围型肺病的诊治。目前市场上已有外径为2.7-3.8mm的超细支气管镜销售,其工作孔径为1.2mm。将支气管镜的观察范围由中央支气管延生到周围支气管。
超细支气管镜构造
目前市场上的除了一款外径3.8mm的超细支气管镜在末端使用了1个CCD外,所有超细支气管镜均把CCD后置,前端使用光纤,因此它是一种纤维镜和电子镜的复合镜。它通过光纤获取图像,将图像反应到支气管镜操作部的CCD上,提高了图像的质量,实现了图像的电子成像。新一代超细支气管镜具有以下特点:1.CCD内置于操作部中,实现了末梢支气管的电子成像。2.较普通光镜比较画面尺寸更大,观察方便。3.无需安装视频转换器,重量减轻,操作方便。4.兼容多种活检钳、异物钳和细胞刷等配件。
超细支气管镜检查
一检查步骤与方法
1.病人先行常规支气管镜检查,确认中央大气道无明显病变。
2.行超细支气管镜检查,将超细支气管镜伸至胸部CT提示病变所在部位的肺段、亚段及相邻肺段、亚段。发现支气管腔内实质性肿块或粘膜病变,记录并拍照。将病变表面覆盖的分泌物冲洗吸引予以清除。灌注入1:10000肾上腺素,将活检钳经活检孔道伸入病灶活检。反复活检取得足够组织送病理检查,由于超细支气管镜活检钳很细小,每次取的的标本很小,因此活检标本要达到8-10块以上。活检后在病变腔内刷检。
3.若发现粘膜病变则在病变处刷检,刷检结束后将毛刷退至毛刷鞘内,退出细胞刷,涂片细胞学检查。
二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适应证:1、婴幼儿气管支气管病变的诊治。2、常规支气管镜无法窥及的支气管腔内病变,如各种良恶性肿瘤,肉芽肿,感染(结核、曲菌等),淀粉样变等。3、各种支气管镜难以窥及的肺部弥漫性病变,如肺间质纤维化,肺泡炎,肺结核,肺泡细胞癌和肺泡感染等。
禁忌证:超细支气管镜检查的禁忌证主要是出血性疾病,而其它疾病则是相对禁忌证,由于镜身细,检查的舒适度较普通气管镜好。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可以通过气管插管的管道进行疾病的诊治。
并发症:超细支气管镜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和气胸。由于超细支气管镜延伸的部位较普通气管镜更远,因此气胸发生率较普通气管镜更高。至于常规气管镜可能发生的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及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对于超细支气管镜来说发生率极低。
超细支气管镜检查注意事项
超细支气管镜由于镜身细小,因此能对肺外周气道进行观察,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困难。首先,支气管在外周变异,迂曲较多,气管镜走形较为困难,要搜寻到病灶费时费力。其次,气管镜工作孔道细小,抽吸能力差,气道内痰液,血液常常影响视野,周围气道抽吸时易于塌陷。每次活检后止血到下一次活检时间较长。因此,将超细支气管镜应用于肺周围性病变的诊断虽然令人振奋,但实际受到气管支气管树的限制,每次检查是对支气管镜操作者信心和耐性的考验。对此,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支气管亚段分支较多,管腔解剖变异较大,仔细阅读胸部CT片,了解病变所处部位,大小,周围组织关系,手术者必须熟悉CT解剖结构,缩短寻找时间。如有条件可在超细气管镜检查前予CT三维重建,建立仿真内镜引导超细支气管镜到达目标区。2.由于管腔小,活检钳直径仅1mm,活检组织要求钳取足够多才能满足病理诊断需要,一般活检量为8-10块以上。3.管腔狭小,活检困难,检查者与助手间配合默契,活检过程中出血影响视野,止血需要时间很长,手术者要有足够的的耐心。这也是超细支气管镜检查时间较普通气管镜检查时间明显延长的原因之一。4.亚段支气管狭小,缺少软骨支撑,气管镜吸引会导致管腔闭塞而影响视野,因此尽量避免检查过程中吸引分泌物。相反,对检查过程中发现分泌物阻塞则尽量予生理盐水冲洗,扩张细支气管以利于检查。
超细支气管镜临床应用及评价
超细支气管镜最早大部分的使用是在新生儿和儿童人群中,因为这一类型人群尚无法进行常规气管镜的检查。Fan等发现超细支气管镜对评价婴幼儿持续性喘息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帮助。Monrigal和Granry在2例幼儿隆突下压迫性支气管源性囊肿的外科手术切除过程中使用了外径2.2mm的支气管镜来监视气管,支气管的开放情况。最近应用于临床的超细支气管镜具备有工作孔道,可进行支气管肺泡的灌洗,抽吸引起肺不张的痰液栓,甚至可以进行选择性支气管造影,从而增强了超细支气管镜对新生儿的诊断和治疗能力。随着呼吸内镜的发展,超细支气管镜也逐渐用于成人呼吸道疾病的诊治。超细支气管镜在成人应用方面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在于各种良恶性病变导致中央气道狭窄,而超细支气管镜用于远端气道的观察。另一方面是近年来对于肺周围性病变的诊断。在中央气道狭窄的评估方面,超细支气管镜利用其管径更细,能够更容易通过狭窄处观察狭窄远端,而为进一步的诊治提供依据。Schuurmans等应用外径为2.8mm的超细支气管镜对24例良恶性病变导致的中央气道梗阻的患者进行检查,平均狭窄程度达84%。21例病例超细支气管镜通过了阻塞部位并进行了评价,为患者制订了合理的治疗措施。超细支气管镜另一方面的研究是对肺周围性病变的诊断。普通支气管镜能达到4-6级支气管,而超细支气管镜观察更远,且能直视下获取病理,因此近年来受到了呼吸内镜医师的青睐。然而,尽管超细支气管镜能进入成人周围支气管腔检查,但如果没掌握正确的检查方法,检查阳性率同样不高。应用超细支气管镜对每支能够到达的气管支气管分支进行检查,无疑是对支气管镜操作者一次耐心与体力的考验。原因有以下几点:1.亚段支气管分岔多,搜寻病灶困难费时。2.管腔小,视野小,活检刷检困难。3.吸引孔道小,止血费时。有研究显示,单纯超细支气管镜观察肺周围性病变阳性率较低,仅为25-28%。目前有学者利用X线透视引导超细支气管镜进行活检,取得了一定收获,但操作者和患者需要额外接受X线照射。此外由于CT技术的发展,CT三维重建仿真支气管镜对超细支气管镜检查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它通过仿真内镜的建立,为超细支气管镜检查提供了一条路径,缩短了搜寻时间,减少了支气管树变异导致的检查困难,使超细支气管镜检查的阳性率提高至50%左右。
总结
超细支气管镜是一种支气管镜身较常规支气管镜更细的新型支气管镜。新一代的超细支气管镜是一种纤维镜和电子镜的复合镜。通过光纤获取图像,将图像反应到支气管镜操作部的CCD上,提高了图像的质量,实现了图像的电子成像。它早期应用于新生儿和儿童人群的气管支气管疾病的诊断,目前逐渐应用于成人周围性肺病的诊治。尽管超细支气管镜镜身细小,观察范围更远,但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困难,搜寻病灶费时费力,视野差,抽吸能力差等。但通过其它手段如X线透视引导,CT仿真内镜的辅助作用,引导超细支气管镜到病灶处,提高检查阳性率,使超细支气管镜成为诊断周围性肺病的重要工具。
本文是廉海容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