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默的生育杀手一生殖道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一种传染病。大家最为熟知和恐惧的是肺结核,因为它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发病率高,传染性强。然而,结核并不仅仅感染肺部,近年来,同样会引起发热消瘦,同时伴有肠道功能紊乱的肠结核和骨骼疼痛的骨结核等,在人群中也时有发生。而在女性患者中,生殖道结核也不鲜见。据统计,我国女性结核的发病率约占女性传染病总数的 17%,其中75%的患者为 25~40 岁的生育年龄女性。因而生殖道结核成为妇女不孕的重要原因。
那么,结核是如何成为生育杀手的呢?由于女性生殖道位于盆腔的深部,其周围被腹膜、肠道、阑尾及膀胱包绕。一旦这些脏器发生结核,便很容易受到侵犯,其中最常见的是影响输卵管(92%~100%)。由腹腔内相邻脏器或腹膜病灶直接感染的结核,一般侵犯输卵管管周围的腹膜或者浆膜;由肺或骨等部位经过血行传播而来的结核,通常会形成输卵管内膜炎。还有文献报道,接触了未经巴氏消毒的牛奶后形成的腹腔牛型结核,可经过淋巴系统蔓延。大约半数(50%)的输卵管结核又会通过输卵管腔下行侵犯子宫内膜,也可通过血行播散累及子宫肌层。另外,还可通过临近的脏器、腹膜、淋巴结核直接蔓延以及血行播散侵犯卵巢(10%~30%);宫颈及外阴阴道累及并不常见,往往是由于性伴侣处于急性结核感染期才会被传染。
一旦这些生殖道受到结核的侵犯,便会产生由急性渗出期到粘连形成期的病理变化。急性输卵管结核主要导致内膜及输卵管表面肉芽形成,这些肉芽经历干酪溃疡的转变后,使输卵管内膜形态不规则,表现为输卵管管腔凹凸不平,某些区域形成憩室膨出,称结节性输卵管峡炎。急性期过后进入由纤维化和瘢痕形成为主导的愈合期,这种纤维化的瘢痕沿着扩张的输卵管腔逐渐形成串珠样的结构,这是输卵管结核的典型特征。输卵管周围组织的粘连则继发于急性期的反复渗出,最后由于炎症纤维化而导致输卵管完全堵塞,其中最常见的是输卵管峡部和壶腹部的堵塞,但其他部位也可发生。输卵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纤维化瘢痕形成,最终使输卵管变成一条僵硬的管道包裹于周围组织中。愈合的输卵管肉芽最后会发生钙化。这样的输卵管是根本没有能力完成拾卵、受精和运送受精卵的任务的,因此彻底阻止了自然受孕的可能。当子宫内膜受到结核杆菌侵犯后,同样会发生急性炎症反应,出现渗出和干酪样结节。如果这些结节未被及时治疗,就会进入慢性纤维化和瘢痕形成期。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最终会导致宫腔粘连和宫腔扭曲缩小。此时即使受精卵通过重重阻隔来到宫腔,也无法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着床,所以无法继续妊娠。卵巢结核分为卵巢周围炎和卵巢炎。卵巢周围炎多来自输卵管炎症的蔓延,由直接播散所致;卵巢炎则比较少见,由血行播散所致。当卵巢表面受到粘连或者破坏,就会影响排卵,从而导致不孕。宫颈及外阴阴道结核非常少见,急性宫颈结核可以上行感染子宫内膜;慢性宫颈结核则会导致宫颈管的缩窄,宫
颈内口直径可小于1毫米,从而影响精液的进入,导致不孕。外阴阴道结核则甚为罕见,与不孕没有相关性。
是否有一些蛛丝马迹有助于早期发现这个“隐秘杀手”呢?事实上,还是有一些症状会提醒病人,比如,当子宫内膜受到侵犯时,早期患者会出现经量增多,下腹坠痛,还会有结核病的全身症状,包括发热、盗汗、乏力、食欲缺乏、体重减轻等。但是这些症状由于缺乏结核的特异性,所以常常会被病人忽视。如果了解了女性生殖道结核的这些症状,提高警惕,结核的诊断方法还是很多的。除了常见的结核菌素皮试及干扰素γ释放测试之外,临床上还可以通过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子宫内膜诊断性刮宫术等进行诊断。近来,用多聚酶链反应检测结核杆菌 DNA,也提高了结核的诊断率。另外,由于生殖道结核临床表现常常类似于输卵管癌、卵巢癌或者腹膜癌,患者会出现较多腹水,因此,近年来也常常会通过腹腔镜下腹膜多点活检后涂片,然后在显微镜下寻找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来进行诊断。
早期诊断后,如果输卵管及子宫内膜仅受到轻度影响,及时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能够保留生育功能正因为如此,我们要积极宣传生殖道结核的危害性,让广大育龄期妇女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远离结核,从预防着手,保护好自己做母亲的权利。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