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山车式降血糖可取吗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功能衰退,但如果对胰岛素治疗尚存在一定的敏感性,在采用胰岛素治疗后,可能会出现短时间血糖快速下降,如同“过山车”。那么这种过山车式降血糖是否存在一定危害呢?
这个问题应该从多个侧面去考虑。首先,长期高血糖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如同“把内脏泡在糖水里”,可以导致多种的慢性并发症,是该及时趁早予以纠正。然而,血糖的忽高忽低,也会加剧胰岛细胞功能的衰退,加重内皮功能的氧化应激,产生更多氧自由基,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引起血管损伤,久而久之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同样也会导致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慢性并发症。此外,在严重高血糖导致的急性并发症时,尤其是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的时候,更应该警惕过山车式降血糖。这时,快速降低的血糖可以使脑细胞中的渗透压不平衡,容易出现脑水肿的等并发症;患者在经抢救清醒后,可以再出现昏迷。同时,快速降低的血糖,可以伴有电解质离子在细胞内外侧的重新分布,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低血钾。此外,血糖反复波动,容易导致治疗过程中频繁发生低血糖,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故保持血糖的平稳下降非常重要。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以较为方便地观察全天血糖波动,通过特殊仪器持续、动态地监测血糖的变化。发现无自觉症状的低血糖发作、黎明现象和高血糖的峰值,同时根据患者的血糖波动类型和走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运动时间、饮食指导,使糖尿病综合管理更加具体化。一些口服降糖药如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等均可控制餐时血糖,降低餐后血糖;有助于维持全天血糖的平稳。对于老年患者,这类药物“削峰去谷”,减少全天的血糖波动。此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注射后24小时缓慢释放,能够有效控制空腹血糖,维持全天血糖平稳。新的糖尿病治疗药物,DPP-IV抑制剂和GLP-1类似物,在减少血糖波动,维持全天血糖平稳方面也有很强的功效。
对于老年患者,起始胰岛素治疗最好能在住院期间进行,充分地进行血糖监测,而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监测的情况逐渐增加胰岛素的剂量,必要时可以短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尽量防止过山车式血糖下降带来的短期风险和长期危害。
本文是乔洁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