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格休息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最好药物
心肌炎,顾名思义就是心脏的肌肉发了炎。很多原因都可以影响心肌,造成心肌炎。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病毒性心肌炎。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患儿逐年增多,常见的感冒病毒中的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等对心肌心肌细胞“情有独钟”,特别容易对心肌组织发动攻击,造成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一般在感冒症状好转后2-3周后出现症状,多为心慌、胸闷、全身无力,心脏脉搏跳的不规律,心率慢甚至出现长间歇,当幼儿出现上述不适时,应该引起父母的警惕,想到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需要求助于专科医生,做必要的检查,比如检查下血液中的心肌酶指标是否增高,为搞清诊断提供依据。
小儿心肌炎与成人心肌炎相比有何特点?
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除了心脏方面的症状外,其他症状往往与感冒时的症状难以区分,如肌肉酸困,嗓子疼,发热等,很难引起心肌炎患者的警惕,而继续按照感冒治疗,造成疾病延误。再加上儿童自身年龄、健康知识的缺乏,客观上给早期确诊带来一定难度。而且,小儿病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与成人心肌炎相比,发展成重症爆发性心肌炎的可能性更高,危及患儿生命。有些患儿甚至48小时内就会出现心衰、休克,容易出现漏诊、误诊。
严格休息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最好药物
早期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一般经过严格的休息,补充营养、药物治疗后大多数可以治愈,心肌细胞在3个月的休养生息后或症状消失,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活动,最好一年后方恢复日常运动。若治疗不及时,病毒性心肌炎会迁延不愈,转成慢性心肌炎,心脏会成为病毒与自身免疫系统反复交战、割据、拉锯的战场,从而千疮百孔,最后发展成为心脏扩大,心功能衰竭、心肌病等严重后果。
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治疗,休息是目前治疗该病的最好药物,尽管活泼好动,爱跳爱蹦是儿童的天性,但做父母的这时候一定要严格限制孩子过度活动,严重时甚至要听从医生的嘱咐严格卧床休息。
避免感冒,预防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重在预防,平常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提高自身机体抵抗力,尽量避免感冒。得了感冒也不能掉以轻心,该休息时要休息,通过加大运动量、大量出汗来缓解症状的行为更是一种“自杀行为”。父母在孩子感冒后一定要对孩子更多关注与呵护,督促其减少运动,注意休息,尤其不能做剧烈运动。若孩子出现“打蔫”或者脉搏不正常,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本文是孙宏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