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生命少打折
人的自然寿命是有一定期限的,《黄帝内经》将自然寿命的期限称之为“天年”,亦即天赋之年寿。
以尽其天年,是人类普遍关注的永恒主题,是中外医学家、学者们长期以来研究、探索的课题。古时秦始皇、汉武帝等强大的帝王求长生不老丹药,现代人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试图追求生命长度的最大化。为了生存、为了生活得更好,为了健康长寿,就有了为生命不息的追求,而这种追求便富有了生命的意义。
从历史上看,人的平均寿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延长的。据有关资料记载,2000年前人的平均寿命仅为20岁;18世纪才增长到30岁;19世纪末停留在40 岁左右;进入20世纪后期,部分地区或国家已达到70-80岁。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5版《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日本女性的平均寿命为86.83岁,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日本男性平均寿命为80.50岁,位居世界第三。日本人群是全球最长寿人群。过去日本划定65岁以上为老人。随着平均年龄的增长和健康状态良好,最近日本将老年人的年龄划定在了75岁以上。
人的“天年”到底是多少?
古代养生家、医家认为人的“天年”在百岁到百二十岁之间。如《素问·上古天真论》:“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如《尚书·洪范篇》:“寿、百二十岁也”,《养身论》亦说:“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此外,老子、王冰也都认为天年为120岁。西德著名学者H. Franke在1971年提出:“如果一个人既未患过疾病,又未遭到外源性因素的不良作用,则单纯性高龄老衰要到120岁才出现生理性死亡”。事实上,120岁的天年期限与一般的长寿调查资料相符,自古至今超过这一生理极限的例子也是不少的。
中国老年学学会发布权威数据:截至2014年6月30日,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健在百岁老人达到58789人,其中,男性百岁老人健在14713人,女性百岁老人健在44076人。从城乡比列分析,城镇健在百岁老人17100人,乡村健在百岁老人41689人。
你知道“元气”、“天年”与疾病有关系吗?
人的“天年”,与先天的基因及后天的多种因素有关。“母壮则子肥”,父母身体都非常好,孩子的元气就很充足,这是先天,如果不用后天的水谷之气、呼吸之气、自然之气来补充的话,这些元气只够维持7天的生命。正如《黄帝内经》所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曾有学者用煤气公司取回来的煤气罐来比喻人先天之的元气,如果你是满罐的煤气,元气充足,但不合理使用,阀门开得很大,你的寿命就很短;如果你是半罐的煤气,先天元气不足,但是合理使用、注意节约,你的寿命就会很长。元气是一个定数,元气耗尽的那一天,即是你离开世界的那一天。
中医学认为,影响人类健康长寿的原因有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内因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致病;外因是指“风寒暑湿燥火”的外界气候、生活环境等致病;不内外因则指外伤、饮食、胎传、寄生虫等导致人们得病。《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说人体处在一个阴阳很平衡的状态,即使遇到了大风大雨异常的气候变化,你也不会得病。如果你外不避“虚邪贼风”,内受情志所扰,久而久之则自身的正常平衡状态被打破,细菌病毒趁虚而入,你无能力抵抗时就得病了。
现代人常见的不良生活方式有哪些?
健康有五大决定因素:父母遗传占15%,社会环境占10%,自然环境占7%,医疗条件占8%,生活方式占60%。而健康的六大基石是:心理平衡、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早防早治、绿色环境。
现代人群中有不少的年轻女性为了保持苗条的“骨感美”,不吃粮食,只吃水果和蔬菜,甚至视国外带来的药片为营养之宝,替代多种食物,结果30刚过,就出现了月经越来越少,甚至停经,不仅脸如菜色,而且细细的鱼尾纹、色素斑也过早出现了;有不少的年轻男性为了一时的痛快,吸烟喝酒,不醉不休,天天把高脂厚味、油煎烧烤的食物当作是晚餐和夜宵,结果30不到就出现了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头发越来越少,肚子越来越大;有不少的中老年人,道听途说,不明自己的体质的虚实盲目追求药补,乱用人参、燕窝、冬虫夏草、生姜、参三七、灵芝等进补,结果失眠、疲乏无力、口干舌痛、胸闷不适、心悸阵阵、肝功能异常、血压升高不宜控制;有不少人只知道“生命在于运动”,雾霾天登山、长跑、远足而不懂运动应当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以至出现了运动损伤,甚至猝死在运动场上;有不少的人在学生时代拚命争考试名次,工作之后继续为晋升奋斗,中年左右不仅想着置豪宅、聚钱财、比名牌,还日日沉迷于手机电脑中,酷爱重口味饮食寻求刺激等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不合理的膳食结构虽说一时间不会让人感觉到伤害,图了一时之快,但也是日积月累在过度消耗自己的元气,在给自己的生命打折,终将会抱憾终身。
古籍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龌龊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对于个人的健康而言,道理也是如此。不从点点滴滴的生活方式中学会合理养生,不维护和节约使用元气,何以谈“尽终其天年”,何以让生命“少打折?”
本文是刘海燕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