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杨强 三甲
杨强 副主任医师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神经外科

说说垂体腺瘤

1312人已读

首先说下“瘤”,就是“肿瘤”的意思。肿瘤英文是tumor,通俗来说就是正常人体组织中不应该生长的东西。普通人不要听到瘤就觉得很恐怖。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一般情况下如果称为“XX瘤”则是良性,“XX癌”才是恶性。但良恶性并不能靠命名完全区分,比如“视网膜母细胞瘤”、“黑色素瘤”也是恶性。如果异常增生的组织来源于腺体或腺上皮细胞则称为“腺瘤”。临床上,将直径≤10mm的腺瘤称为微腺瘤,直径>10mm则称为大腺瘤。垂体是人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分泌众多与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相关的激素。所以,垂体微腺瘤(Pituitary Microadenoma)就是长在垂体部位的小肿瘤。

垂体微腺瘤的病因不明,有小部分患者存在家族性聚集,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但尚未发现有明确的遗传倾向。

正因为垂体是分泌激素的重要部位,因此垂体微腺瘤主要引起内分泌紊乱相关的症状。它可能导致垂体分泌的激素水平的增高或降低,也可能因为肿瘤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相应症状,但大部分垂体微腺瘤都是生长缓慢的,也不会转移到其它部位。

垂体微腺瘤的压迫症状如下:

1.头痛;

2.视力缺损;

3.恶心呕吐;

4.疲劳虚弱;

5.月经减少或者闭经;

6.体毛缺失;

7.性功能障碍;

8.排尿增多;

9.不明原因的体重增加或减少。

垂体微腺瘤可引起的内分泌激素紊乱相关症状主要有: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微腺瘤:

正常垂体分泌的ACTH作用于肾上腺(人体内另一种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促进肾上腺分泌皮质醇类激素。而此种微腺瘤可导致垂体分泌过量的ACTH,导致肾上腺分泌皮质醇激素过多,皮质醇增多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称为“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另外常说的激素(激素种类繁多,但老百姓通常所说的激素多指糖皮质激素)副作用也就是指以下这些症状:

1.满月脸、水牛背、大肚子(即体内脂肪异常积聚在面部、上背部和腹部,导致人看起来很臃肿);

2.高血压;

3.高血糖;

4.肌肉萎缩;

5.皮肤瘀血;

6.肥胖纹(由于突然肥胖导致皮肤的弹力纤维与胶原纤维损伤或撕裂,导致皮肤变薄变细出现宽窄不同、长短不一的淡紫色或粉红色的条纹,也叫“妊娠纹”);

7.情绪改变,如焦虑、易怒或抑郁。

生长激素(GH)微腺瘤:

生长激素是垂体中含量最多的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和物质代谢,尤其对骨骼、

肌肉和内脏器官的作用更为显著。此种微腺瘤可导致人体生长激素分泌过量,导致如下症状:

1.面部皱纹增多(所谓的“小老头”);

2.肢端肥大(手或脚);

3.多汗;

4.高血糖;

5.心脏病;

6.关节痛;

7.牙齿不齐;

8.体毛旺盛。

催乳素(PRL)微腺瘤:

人体内小剂量的催乳素可促进性激素的分泌,但垂体微腺瘤引起体内分泌大剂量的催乳

素则可抑制性激素的分泌。对于女性,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闭经、溢乳与不孕。男性主要表现为阳痿(ED)、性欲减退与不孕。

促甲状腺激素(TSH)微腺瘤:

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TSH增多可导致体内甲状腺素分泌增多,引起相应的“甲亢”症状:

1.体重骤降;

2.心率加快;

3.焦躁易怒;

4.肠蠕动增多;

5.身体潮热。

当你出现以上症状时,比如经常不明原因的头痛、恶心、疲劳等,医生可能会建议你做头部CT或MRI,一般都可以诊断出来。而出现以上多个内分泌紊乱相关症状时,则应警惕是否是垂体疾病。如果你因月经紊乱、不孕不育、高血压等问题去医院就诊,医生为你开具头部CT或MRI检查,请不要质疑医生水平或者怀疑是否过度医疗,随着医学的发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时代早已过去。

垂体微腺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肿瘤是最直接的治疗方法,但治疗效果取决于肿瘤的类型、位置、大小以及是否侵袭周围组织。主要有经鼻蝶窦手术和开颅手术,前者通过神经内镜进入鼻孔进行手术切除垂体腺瘤,安全有效不用留疤痕,但不适于较大以及对周围组织有侵袭的肿瘤,后者则是传统的开颅手术,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安全风险也较大。

2.放射治疗:

采用高能X射线达到消除或缩小肿瘤的效果,通常于术后或者手术不耐受时应用,包括外照射(External beam radiation)和伽玛刀(Gamma Knife)照射。

3.药物治疗:

主要针对垂体微腺瘤经起的内分泌症状用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如多巴胺激动剂溴隐亭用于催乳素微腺瘤抑制溢乳,氨酚胺用于促排卵帮助生育等。

至于采用何种治疗方法则是因人而异,与年龄、身体情况、肿瘤类型、大小、生长速度以及临床症状等很多因素相关。对于无明显症状的垂体微腺瘤患者,也可不做任何处理或仅服用药物控制症状,定期复查再决定治疗时机。不管怎样,如果您不幸得了此病,也不要惊慌失措、病疾乱投医,保持良好的心态,正视自己的疾病,相信你的医生,多多沟通,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胡思乱想才是病人最大的问题!


杨强
杨强 副主任医师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