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良 三甲
张良 主任医师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耳鼻咽喉科

嗅觉的奥秘

7103人已读

最近总有患者与我咨询有关嗅觉方面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一两句话又不能说清楚的,所以写了这篇小科普文章,希望能给有兴趣者以帮助。

人在胚胎期,鼻腔最先出现的粘膜就是嗅粘膜。但是因为人脑较其它哺乳动物高度发达,嗅觉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所以嗅粘膜也相对逐渐退化了,只剩下一小部分--鼻腔上部即中鼻甲和鼻中隔的上1/3,约几平方厘米的范围。

那么嗅觉是怎样产生的呢?首先是具有挥发性气味的物质进入鼻腔,接触嗅区粘膜后,这些物质颗粒很快溶于嗅腺的分泌液中,刺激了嗅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再经嗅神经传达到大脑皮层,产生的感觉功能即嗅觉。此过程既有化学作用又有神经参与,所以说嗅觉过程是精细而高度灵敏的。在这几平方厘米的小块粘膜上,科学家已发现它能分辨出2000-4000种不同的气味。这些气味简单的可以归纳为香、酸、焦、辛四种基本气味。

嗅觉的灵敏性个体差异很大,原因是影响嗅觉的因素很多,空气的湿度、温度可改变嗅觉的灵敏性;长时间闻某种气味,能够产生嗅觉适应性;精神因素的影响;还有性别、年龄不同可影响嗅觉;进餐前后嗅觉也有很大的差异。

那么嗅觉到底有什么作用呢?没有嗅觉会有什么害处呢?

嗅觉就如一个精密的化学分析器,主要在两个方面起作用。

一是寻找食物:这是动物的本能,尤其是在饥饿时。

二是嗅觉的保护作用:当闻到某种有害的刺激性气味时,向大脑报告,大脑发出指令停止呼吸并远离有害物质。嗅觉就如我们身体忠实的侦察兵,但是他的工作环境需要湿润的条件和畅通的空气。

任何使鼻腔堵塞的因素都会影响它们的工作,从而降低其作用。如鼻塞时,嗅粘膜与嗅神经不能与气味颗粒接触,当然闻不到气味,医生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堵塞性嗅觉减退。常见于鼻畸形(塌鼻、前后鼻腔闭锁、鼻中隔偏曲)、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鼻外伤(导致鼻腔狭窄)、鼻腔异物、肿瘤等。另外,鼻腔干燥时,破坏了湿润环境,当然也降低了它的灵敏性,例如臭鼻症。

在嗅神经的工作过程中,常常遭受一些因素的毒害。如患感冒时,常伴嗅觉减退,但有些人感冒康复后而嗅觉未恢复,这就是感冒过程中嗅神经被病毒侵害了,所以病毒是常见的杀手。还有一些药物,如鼻腔长期滴用收敛性药物如碳酸、硝酸、锌、麻醉药、甲醛,以及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也能毒害嗅神经。长期大量吸烟对嗅神经也是一种毒害。

嗅觉过程是由大脑的嗅神经中枢控制的,有些疾病可以使大脑嗅中枢失去指挥能力,这种嗅觉功能的丧失称为中枢性嗅觉丧失。包括脑外伤、脑膜炎脑脓肿、脑肿瘤等。

另外还有一些其它嗅觉异常,包括嗅觉功能异常敏感、嗅觉倒错、幻嗅、错嗅等,这些属于神经官能症范围。常见原因有:癔症、癫痫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及妇女月经期、妊娠期、产褥期、更年期等,均可出现嗅觉异常。

张良
张良 主任医师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