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举_好大夫在线
2届年度好大夫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佝偻病的病因与预防

发表者:刘俊举 人已读

佝偻病是婴幼儿常见“四病”(肺炎、腹泻、佝偻病、贫血)之一,由维生素D缺乏所致。

婴幼儿体内维生素D来源有三个途径。

1.母体:胎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维生素D,胎儿体内维生素D的贮存可满足生后1~2周的生长需要。但早产新生儿体内维生素D的量与母体的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及胎龄有关。

2.皮肤光照合成:是人类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日光紫外线照射,使皮肤中固有的维生素D前体(7-脱氢胆骨化醇转化为内源性维生素D胆骨化醇。皮肤产生维生素D的量与日照时间、波长、暴露皮肤面积有关

3.食物:天然食物包括母乳含维生素D少。婴幼儿可从强化维生素D和维生素D制剂中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

佝偻病病因

1.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母亲妊娠期,特别是妊娠后期维生素D营养不足,如母亲严重营养不良、肝肾疾病、慢性腹泻、早产、双胎均可使婴儿体内维生素D贮存不足。

2.日照不足:冬季寒冷而紫外线不能通过玻璃,婴幼儿被长期过多的留在室内活动,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高大建筑阻挡日光照射,雾霾及沙尘天气可吸收部分紫外线,冬季日照短、紫外线较弱,也可影响部分内源性维生素D的生成;婴幼儿户外活动少或皮肤暴露面积不够,也可使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

3.生长速度快,需要增加:如早产儿及双胎婴儿生后需追赶性生长,需要更多维生素D,且体内贮存不足;婴儿早期生长速度较快,也需要更多维生素D

4.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不足:纯母乳喂养儿未给予维生素D制剂。

5.钙摄入量不足:母乳中钙磷比例适当,钙吸收好;牛乳含钙量超过母乳,但因含磷过多,钙吸收率不及母乳;谷类含较多植酸,可与钙结合影响吸收。

6.疾病影响:胃肠道或肝胆疾病影响维生素D吸收;肝、肾严重损害影响维生素D体内活化。

7.药物影响:长期服用某些抗癫痫药可加速维生素D分解;糖皮质激素有对抗维生素D对钙的转运作用。

佝偻病预防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自限性疾病,一旦婴幼儿有足够的户外活动,可以自愈。确保婴幼儿每日获得足够阳光照射及/或每日获得维生素D400IU是预防佝偻病的关键。

1.围生期孕母应多户外活动,食用富含钙、磷、维生素D以及其它营养素的食物。妊娠后期适量补充维生素D(800IU/日)有益于胎儿贮存充足维生素D,以满足生后一段时间生长发育的需要。

2.婴幼儿期预防的关键日光浴与适量维生素D的补充。出生1个月后可让婴儿逐渐坚持户外活动,冬季也要注意保证每日1~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有研究显示,每周让母乳喂养的婴户外活动2小时,仅暴露面部和手部,可维持婴儿血活性维生素D浓度在正常范围的低值。

足月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日,至2岁。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1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800IU/日,3个月后改D400IU/日,至2岁。夏季阳光充足,可在上午和傍晚户外活动,暂停或减量服用维生素D。一般可不加服钙剂,但乳类摄入不足和营养欠佳时可适当补充钙剂

本文是刘俊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