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芊芊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为什么要切除大肠息肉

发表者:彭芊芊 人已读

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估计有37.6万例新发大肠癌病例,有19.1万人死于大肠癌,相当于不到3分钟就有1人死于大肠癌。

面对日益高发的大肠癌,我们有什么预防的好办法吗?

现在医学已经很明确,约占95%以上的大肠癌就是由大肠息肉演变而来的。因此可以借鉴美国防治大肠癌的成功经验:推广肠镜筛查,发现可能恶变的结肠息肉,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

大肠息肉是什么

息肉很常见,而大肠是消化道息肉最常发生的部位之一。息肉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多长出来的一小块“赘肉”,本质是增生组织的团块,胃上长出来叫胃息肉,胆囊上叫胆囊息肉。

正常情况下,肠道粘膜是光洁平坦的,其表面的上皮细胞每天有序不断地更新脱落。若局部受到了损伤或刺激,加速修复的消化道粘膜可能刺激局部出现过度增生,于是在肠道表面形成一个小的隆起或凸起,称之为息肉。

本文说的大肠息肉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泛指内镜检查下发现的大肠息肉,这些息肉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肉眼下可以大致判断其良恶性。

比如个头小、底部带个蒂的息肉一般是恶性可能性的小。而有些人的息肉个头大、基底宽、表面溃烂出血,它是恶性或往恶性发展的可能性就很大。

但总有些例外和不典型的情况,最准确的诊断还是活检后显微镜下分析(病理诊断)。所以做完肠镜若取了活检,要记得去追踪病理结果。

肉眼上看来同样是一个息肉,实质上却是不同的疾病。不同性质的息肉,预后和处理绝然不同,例如:

☆ 腺瘤性息肉:恶变的几率较炎性息肉高。腺瘤属癌前病变已被公认,腺瘤性息肉不会自行消退,药物也难以将其消除,如果不及时处理,可慢慢长大,发生癌变的几率较高。

☆ 炎性息肉: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几乎不恶变,有时很小的炎性息肉会自行消失。

大肠息肉的隐患

大肠息肉对健康的威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担忧之一:可能出现癌变

大肠息肉之所以令人担心,是因为其本身可能就是恶性的、或者有发展成为大肠癌的隐患。现在医学已经很明确,绝大多数的大肠癌就是由大肠息肉演变而来的,即使一开始可能是良性的,随着时间的发展也可能像恶性转变,尤其是那些基底宽、个头大的息肉。

担忧之二:发生率不低

任何人都可能长息肉,但如果有下述四项高危因素,肠道里长息肉的风险更大。

☆ 50岁以上

☆ 体重超标

☆ 吸烟

☆ 肠息肉或大肠癌家族史及既往史

担忧之三:长了不知道

另外大肠息肉会让我们担忧,是因为肠道内长了息肉,自身是没有感觉的,不通过专门大肠的钡剂造影或肠镜检查,几乎是难以发现的。因此有计划的筛查,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大肠癌可以有效预防

曾经大肠癌高发的美国,推荐5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定期检查肠镜(年纪越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风险越大),这一政策坚持了十几年,带来效果惊人。

上世纪90年代,美国男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为1‰,女性为0.6‰,当时美国肠镜普查覆盖率只有21%。2017年,美国50岁以上的人群接受结肠镜普查的概率已经达到65%左右,男性发病率下降了40%,女性下降一半(男性0.6‰和女性0.27‰)。

发病率是怎么降下来的?这必须归功于肠镜筛查。因为在肠镜检查时发现的大肠息肉,在检查后医生会把它们切除并送检,这相当于切断了大肠息肉演变为大肠癌的必经之路,长此以往大肠癌的发病率自然就降低了。

大肠癌筛查的另一个好处,是死亡率也会跟着降低。因为肠镜普及了,大肠癌不再像过去那样到了晚期才被发现。大肠癌在中早期的治愈率是比较高的。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