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真的有那么神奇?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简介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简称CBT-I,主要针对失眠的病因及持续因素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睡眠情况,为患者量身制定睡眠康复计划,纠正患者的不良睡眠习惯及与失眠相关的不正确睡眠观念,重塑患者的合理认知模式,缓解各种与失眠相关的负性情绪,消除患者对失眠的恐惧,同时可以帮助患者减少或戒断催眠药,重建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睡眠模式。
药物治疗与CBT-I比较
具体治疗方法
·认知治疗:患者对失眠的过分恐慌、担忧、焦虑等不良情绪往往使失眠进一步恶化,而失眠的加重又反过来影响患者的情绪,两者形成恶性循环。治疗师会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对于失眠的错误认知及对于失眠的非理性态度,如“不吃药我就无法入睡、不能睡觉我的生活就毁了、睡不着明天我就没法正常生活了”等等,通过对正常睡眠知识的了解,使患者重新树立起对于睡眠的积极、合理的信念,从而达到改善失眠的目的。
·行为治疗:失眠患者大多存在生物钟紊乱,作息不规律及一些不良的睡眠习惯,且部分患者存在对自身睡眠状态的感知误差。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真实情况,逐步帮助患者调整生物钟,使用科学的行为治疗方法,指导患者纠正不良的睡眠习惯,养成良好的睡眠规律。
·睡眠卫生教育:通过对睡眠习惯和睡眠卫生知识的指导,减少和排除干扰睡眠的各种情况,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放松疗法:通过一系列不同的放松模式,降低失眠患者睡前紧张与过度亢奋状态,来帮助患者入睡,减少夜间觉醒,提高睡眠质量。
·减药策略:根据患者的睡眠变化,逐步减少患者对安眠药的使用及依赖。
治疗流程
医生进行初步评估,选择适合进行治疗的患者→治疗前进行入组评估→预约具体治疗时间→按照预约时间开始治疗→每周固定半天,连续6周,坚持治疗→治疗结束后接受3次电话随访(3个月、6个月、1年)→根据病情变化及时门诊随访
适合进行CBT-I治疗的患者
1.入睡困难,反复醒来、睡眠质量差
2.存在不良的睡眠习惯和睡眠信念
3.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主要与睡眠相关
4.晚上紧张,担心睡不着,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无法控制
5.虽然很疲劳但躺上床又感觉很有精神,没有睡意
6.暂时不能或不宜服药(如备孕、共病某些躯体疾病)
7.主观上不愿意服药(过度担心药物副作用)又希望改善睡眠
8.进行药物治疗后病情稳定,希望减少药量或进一步改善睡眠
重要提示:
1.目前睡眠状况极差,睡眠时间少于4小时的患者,可以先进行药物治疗,待睡眠状况改善后,再配合CBT-I治疗,帮助减少药物的使用。
2.同时合并有其他疾病(包括躯体疾病和抑郁、焦虑的精神疾病)的患者,需优先治疗合并的疾病,控制住病情后再进行CBT-I治疗,进一步改善睡眠。
3.治疗效果取决于患者的依从性(即配合程度),积极的配合治疗才会有效果,对于不能有效配合的患者,不适合进行CBT-I治疗。
CBT-I的疗效
·CBT-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已在多个权威临床对照试验中得到证实,其短期疗效与催眠药相当,但长期疗效往往优于药物治疗,是目前国内外失眠治疗指南中普遍推荐的非药物疗法。
·美国睡眠医学会《慢性失眠的行为治疗的实践参数》中指出:心理和行为疗法对慢性原发性失眠、继发性失眠、老年人失眠和长期应用催眠药的患者,都是有效的。
·英国《精神药理学会失眠、异态睡眠、昼夜节律紊乱循证治疗共识》中指出:CBT-I应该作为提供给慢性失眠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认知行为治疗有助于辅助失眠患者停药。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中指出:对于亚急性和慢性失眠,应该尽可能应用CBT-I,而将药物的应用限制在最低的有效剂量和维持最短的时间。
·目前我国能正规进行CBT-I的医疗机构数量有限,我们已开展该项治疗数年时间,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并且疗效显著,获得了许多患者的肯定。
有效进行的CBT-I可使70%-80%患者的失眠症状改善,治疗前或治疗时联合药物治疗,之后再单用CBT-I的策略可获得更长期的疗效。
韦博士寄语
任何治疗都有优缺点,没有完美的治疗方案,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适时结合多种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CBT-I、物理治疗,这样可以取长补短,达到最佳的疗效。
CBT-I治疗的优点很多,它的疗效是受到普遍肯定的,无论是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临床医生,还是曾经做过这个治疗的患者,大部分都非常认可它,有些患者反馈说:CBT-I调整睡眠的方法,是让人终生受益的。但它的缺点在于起效慢,疗效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依从性(即配合程度)。许多患者纠结CBT-I治疗效果的问题,害怕自己花了时间和精力还有金钱,却达不到自己期望的疗效。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
在治疗前,与医生详细的交流自己的病情,请医生先初步评估自己目前是否适合进行治疗,因为只有在适合的患者中,治疗才会起效果。目前睡眠状况极差,睡眠时间少于4小时的患者或同时合并有其他疾病(包括躯体疾病和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的患者,可以先进行药物治疗,控制住病情后才进行CBT-I治疗,否则,患者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坚持治疗,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况且,治疗一般持续6周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病情也可能出现变化,及时找医生复诊,也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如果下决心改变自己的睡眠,经过医生判断也适合进行CBT-I治疗了,请积极配合治疗师进行治疗。睡不好时,人会很痛苦;在CBT-I治疗的过程中,在改善睡眠的进程中,在减少药物的情况下,可能也会出现睡眠波动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坚持治疗,可以跟治疗师讨论治疗方案或者跟医生随访用药方案,逐渐找出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改变,可能是痛苦的,但有时不改变,我们就不会前进。No pain,no gain。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不去改变,你就只能在原地踏步。首先行为改变了,把治疗师的要求执行到位,才会看到疗效。
很多患者想改善睡眠,却不知道自己失眠的原因在哪里,或者知道自己失眠的原因,却苦于无法改变。CBT-I治疗,会慢慢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失眠的原因,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尤其是对睡眠的不合理认知,这点特别关键,而且是药物治疗无法做到的。大部分失眠患者长期对失眠本身感到恐惧,过分关注失眠的不良后果,因此常常在临近睡眠时感到紧张,担心睡不好,这些负面情绪会使睡眠进一步恶化,失眠的加重又反过来影响患者情绪,两者形成恶性循环。而认知行为疗法的目的就是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从而改变患者对睡眠的不合理信念,用合理的睡眠信念取代不合理的信念:
一.保持合理的睡眠期望;
二.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失眠;
三.保持自然入睡,避免强行要求自己入睡;
四.不要过分关注睡眠;
五.不要因为一晚没睡好就产生挫败感;
六.培养对失眠影响的耐受性。其实说简单点就是明白睡眠是顺其自然的。
患者常说:这些我都懂,可是我做不到啊!想到失眠,自然而然就紧张起来,躺上床就开始担心。想到晚上睡不好,早上还要起床,就感觉自己坚持不下去了。
所以,你需要专业的治疗师帮助,需要进行正规的治疗。治疗的过程绝不是一味的灌输和被动的接受,而是大家携手合作,逐渐深入,逐渐探索。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应该主动的配合,改变不良的睡眠习惯,改变过去错误的思想,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贪图安逸,不要一直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这样将无法改善睡眠!在治疗的过程中,专业的治疗师也会一直支持你和陪伴你,做你的坚强后盾和打气筒,给你调整方案,给你加油打气,这也是你自己做不到的。
参加治疗后,请把治疗中学到的方法坚持下去,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心态,才能拥有良好的睡眠!
本文系韦璇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韦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